返回第一百七十二章:李戎安自暴自弃思易名 王世明奇思妙想求战果(第1/2页)  少女与战车之炎黄血,汗青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但是很显然,这句话至少不适用于现在…如果反过来说不定还贴切点。

    一个星期多一点,两次亲眼看着自己被人打爆。凭心而论,确实是惨到家了。

    “jesus!”

    嗯…这个镜头不知道为什么似曾相识…

    说不定姑娘你可以试着换个信仰?我听说义和团就不错,能刀枪不入还是什么的…

    总比你喊基督来得强…人家告诉你信徒可以上天堂又没说可以硬挨一炮不跪不是?

    “嗯…一个…”王世明顺手抄起一根马克笔在炮盾上又划了一道。

    要说起在装备上记录战绩这种事情,王世明还真不是第一个——虽然严格来讲还真考证不出谁是第一个来。

    反正二战时各国的装甲兵和空军基本都有这种传统——有的直接在主炮上画条纹还能顺便当迷彩用,有的(特别是空军)干脆就在上面自己动手修炼滑稽…啊呸…画技。

    入门的可以画个骨头脑袋或者砸碎了的反万字(高考刷题的时候不会连那个几只手把它扯得四分五裂的海报都没见过吧?)…

    高端的可以画玫瑰或者红心什么的…

    据说达到登峰造极的狠人甚至还试着临摹过什么《泉》《维纳斯》之类的艺术作品(当然,都是多少有点少儿不宜的那种)…

    不过说实话,这些方案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缺陷——太占地方。

    当然,对于真正的战争参与者来说这一点并不是很明显,因为大多数能拿到一大把战绩的精英都会被本国政府拉回去当教官顺便雪藏起来(比如美帝)或者被扔到第一线然后一直到拿到一个可以笑傲所有盟军同行的数据后被变成一个“你怎么瞎说,这人明明是我干掉的”悬案(比如德棍)甚至连悬案都没有直接自毁(对,江田岛那个别看了说的就是你们)。

    但是战车道又不是只有这一次机会,一旦被击穿就真的直接火化——正式比赛加上训练赛的战绩划拉到一起虚空这群常年抢人头的主儿人均战绩顶两个魏特曼都绰绰有余。

    当然,前提是你不统计“被击毁数”的话。

    于是一个简单易懂,常见美观的符号就成了王世明的首选——正字。

    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么弄还是空间不够。

    另外,虽然日本这边没有这么严格(李轩恶意地猜测为“因为地方太小,找不出差距那么大的地形来”),但是国内的战车道比赛,战车的涂装什么的是经常要更换的——

    亮剑里是这样分析的:北方的山由于气候原因,水土流失导致山体缺少植被,岩石裸露着,山体从远处望去呈铁灰色,显得阴沉、冷峻,色彩单调。

    当然,这里的涂装方面,大家都一致的选用了德国灰。

    南方的山多是石灰岩地区。地质学称喀斯特地貌,由于雨水的切割,溶洞遍布,河流纵横,很少有破碎的山体,完好的植被既是天然的隐蔽物又能提供野生食物。

    既然是丛林,就涂成迷彩色就是了——各个学校挑出几十个美术特长生来画迷彩什么的不要太简单。

    另外,和东北的长装打需要雪地涂装、和格桑卓玛的青海湖一中交手则是需要上蓝下绿的专用涂装、还有应对西部沙漠的沙漠黄、应对丹霞地貌的朱砂红什么的——杂七杂八的十好几种——赛前涂一次,赛后洗一次。

    想想就很麻烦…还是不画了…

    这些也是她们没这么玩的表面原因(之所以说是表面原因是因为以李轩为首的相当一部分队员就是纯粹懒得记这个数儿了)。

    不过王世明是个例外——他用的是火炮。

    火炮的防盾什么的都是可拆卸的,画满了一面防盾还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