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1/4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月十三。宜安葬。

    朱瞻基的六十六岁万寿节过去四日,而福国公黄渊的葬礼在应天府举行。

    这次的葬礼朱瞻基亲自主持,追封福郡王,以郡王之礼葬于钟山,并且配享太庙。

    这可以说是做到了一个臣子的电视机,他能明白是什么东西吗?

    不过总体来说,因为有了这种不均衡的发展,大明的各行各业有了明确的目的,所以整个工业体系的填充,还是非常快的。

    但是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今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朱瞻基的积极推动下进行的。

    大明如今的整个社会需求,还达不到后世的发展需求,文化知识储备,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都还需要加强。

    这比什么都重要!

    不过,朱瞻基虽然知道该往这个方向发展,要让社会的需求与人们的追求相结合,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提升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他能知道的就是加强教育,加强宣传。

    提升社会的需求与国民的追求境界,他只知道应该扩大内需,引领社会趋势。

    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方案,他其实也不过是个半瓶水。

    所以,他要留着欧洲的白人,让他们变成一条鲶鱼,不至于让这个世界变成死水一潭。

    这是外部环境,在内部,除了加强教育和宣传,他开始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继承人的培养方面。

    二月十五,大朝会上,朱瞻基正式颁布了《大明军队换装条例》,从三月开始,大明的所有军队将会换装连发枪。

    而原有的超过五百万支燧发枪,除了一小部分发放给地方民兵和衙役之外,将会全部运送到大明本土以外,或者卖给大明的藩国,或者发放给东洲,南洲,西洲的百姓,让他们能够不需要军队的保护,继续保持对当地土人的优势。

    与此同时,原本那些没有持枪资格的商船,商队,这次也被放宽了规定。凡是没有案底的大明百姓,都能申办持枪证。

    这条规定遭到了不少官员的反对,他们认为枪支泛滥,会让百姓变的难以管教。

    朱瞻基当然知道后世的美国是什么样的,但是他想试验一番,如果百姓的手里有了枪支,那些贪官污吏,那些欺压百姓的恶霸乡绅,会不会老实一些。

    因为阶级的存在,哪怕如今的朱瞻基再强调吏治,一些欺压百姓,不把百姓当人看的官员和乡绅依旧很多。

    枪支的普及,或许会从源头上解决一些问题。因为人人的手里有枪了,那些欺压百姓的人就要掂量一下了。

    当然,如果影响实在太坏,朱瞻基相信他有能力届时再进行禁枪。毕竟,如今大明的军队还是很强大的,而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也没有几个活腻歪自己想要找死的。

    四十年来,朱瞻基想要推行的政策,还没有推行不下去的。虽然许多人反对,但是最终还是在议会得到了通过。

    议会里面的武将不少,他们对大明的军队实力很相信,认为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军队都能解决问题。

    那些文官们虽然有一部分不愿意,但是不敢违逆朱瞻基的旨意,最终以刚好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数,通过了这个条例。

    二月十六,朱瞻基接见了外交部长红海候马随和副部长黄挺,询问了关于欧洲各国之间人事和亲戚关系方面的一些情况。

    红海候马随是曾经的苏伊士总督马欢的幼子,此人从小随父亲驻守苏伊士。在马欢修建苏伊士运河的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因为从年轻时代一直在海外发展,所以他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和眼界。

    马欢六十四岁向朱瞻基告老还乡,朱瞻基擢升他为红海公,家族世袭红海候,三代以后方才递降,以示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