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群人渣、伪君子(第3/4页)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纸夹内,用透明塑料袋密封的报纸,道:“这是份1912年4月19日,也就是船撞冰山后第5天的《纽约时报》。

    您看这篇文章:轮船公司纽约码头负责人说,英国国会议员、美国参议员等大人物争先恐后地抢救生艇,船员们不得不开枪,才将他们赶下来。

    而这片新闻后头,就这里,还有一条该报社的按语:称轮船公司纽约码头负责人胡说八道。

    而根据我考证,第二天,也就是4月20日,这个码头负责人就改口了,说之前的说法是记者误引,压根就没有大人物们争相逃命的事情。

    而真实的情况是根据记载,共有1514人遇难,生还者有710人。死亡比率由高到低依次如下:男二等舱,男三,男头,童三,女三,童头,女二,女头,童二,其中女子三等舱死亡率54%,儿童头等舱死亡率17%,6名儿童活下来5名。

    所以当时所推崇的妇女儿童优先逃生权,在泰坦尼克号的海难结局上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确实是妇女和孩子先走。

    但是!

    这里有个很大问题,如果不去分析三等舱女性54%的死亡率,还有前两舱女性80%以上的存活率的巨大差距,就会被口号给骗了。

    明显的,前两舱的儿童和女士得到了更多的救助,而抢夺妇女儿童生存权的就是头等舱的绅士们,因为二等舱的男人都快死光了,只剩下8%,头等却活下来33%,这个数字差不多和三等舱的儿童存活率相同。

    所以毋庸质疑的,有一批头等舱的男人跟三等舱的女人和孩子争抢了被救援的机会。

    这是详细数据和所有乘客的名单。”

    阶级无处不在,而且三等舱通道在撞上冰山后是被故意锁起来的,这就是西方式的阶级、文明和绅士风度!

    人死多了,那总的要找找责任该由谁负责吧?

    船刚沉没后的几天内,英国和美国媒体是互相揭短,特别是美国媒体狂喷英国佬,但很快英美媒体联合起来,大吹“盎格鲁-萨克逊人始终不渝的骑士精神”、“盎格鲁-克逊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为什么?

    很简单,财团们出手了,自家人不打自家人!

    英国和美国的主体民族就是盎格鲁-萨克逊人,而泰坦尼克号虽然属于英国白星航运公司,注册为“英国皇家邮轮”,其实这家公司的实际掌控者是美国摩根财团掌门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泰坦尼克号都是他花钱造的,真正的金融寡头!

    摩根家族在欧美的影响力就不用说了,牛叉到爆!这时候哪能自己削自己脸,而且当时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旅游业老板们,也对美国报纸大骂英国人不负责任这事很不满,因为这些老板很希望英国游客来美国,不希望营造英国轮船公司不负责任的形象。

    于是英美媒体集体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开始大合唱,大肆鼓吹“盎格鲁-萨克逊人骑士精神和绅士风度”。

    但这种吹嘘要使人相信,必须要有几个“反面教材”或者参照物,不然公众也不是一忽悠就上当的傻子,怎么着也要忽悠个三五次才上钩吧?

    好吧,种族主义上!

    问题是选谁当替死鬼呢?

    英美盎格鲁-萨克逊人脑子里的“鄙视名单”上的外人不少:黑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华夏人…

    一个个找目标,这戏码很快就成了国家实力的PK。

    首先,倒霉的是黑哥们,谁叫用黑人当替罪羊在英美早有传统,而且1912年是的黑人能有什么社会地位?

    想怎么黑就怎么黑!

    运气不错,泰坦尼克号上还真有个有个黑哥们,但不幸的是,他死于海难。

    那怎么办?

    没事,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