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妥协了,不在发配朱穆到边地服苦役,但是想让他官复原职回冀州那同样也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他被彻底的贬为了平民,没有了官职同样也失去了爵位。
被免官的现象,在汉代其实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发生个天灾人祸,三公们也要因此负责请辞,但就算请辞,也不会离开雒阳返回原籍,因为不久之后,还会被启用,可是这一回,朱穆却被勒令三日之内必须离开雒阳,返回南阳。
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朱穆还能留在雒阳,那么桓帝随时都会再次启用他,就算桓帝想不到,但在需要的时候,世祖们还会在天子用人之际再次向天子推荐,可是这一回他一旦回到原籍,那么就彻底的远离了政治中心,桓帝就算能想到他,氏族就算推荐他,也会因为他在原籍而放弃,彻底失去了官复原职的希望。
朱穆事件经过了半年多的发酵后终于以天子被迫妥协这样看起来的胜利结束了,太学生和氏族们取得了一次不痛不痒的胜利,甚至在太学生们眼里,这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胜利,因为朱穆最终还是被宦党赶回了老家,而赵忠居然只是爵位降了一等,从都乡侯便贬为了关内侯,可是这一次相对于太学生们,对于氏族们来说无疑是一次胜利,原本联手的双方一方高兴已经在庆祝了这一次的胜利,对宦党的打击,而另一方却黯然神伤,为没能保住朱穆的官职而觉得自己的无能。
确实,在天子的眼中,太学生们是卑微的,这一次如果没有朝官牵扯其中,这一次如果不是他们绝食请愿,天子根本就不会妥协,但是这一次的妥协,并不等于以后他还会妥协,因为不管到了何时何地,在他的眼里,太学生们的力量是卑微的,几可忽略不计。
而这也是此时的太学生们都感受到的现实,虽然他们心有不甘,却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
这是宦党与氏族第一次正面的交锋,这也是宦党与氏族矛盾第一次摆在台面上真正的较量,当然这一次也是太学生们从太学走向天下,被世人所熟知的一年,虽然当时太学生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却向世人们展示了他们,从此天下间都清楚了,原来在雒阳,还有着这么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就在太学生走进世人眼中,就在宦党与氏族矛盾公开化后的六年后,又一次太学生的抗议发生了,而这一次已经不在是第一回的太学生领袖刘陶发起,因为他已经出任了地方官,一县县令,京兆尹,以他的才华这样的任免肯定是屈才的,最不济也该是司隶校尉,但因为太学生的抗议,这样的任免也足以让世人觉得桓帝宽宏大量,没有与刘陶计较。
可是很少有人会知晓,当年参与过朱穆事件的太学生们,很少有弊刘陶官职更高的,而刘澜能在京城当京兆尹,却又表现出天子对其的信任。
当然真实的情况却是当朱穆事件结束,当一切平息之后,桓帝开始了调查,首先自然是首恶刘陶,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刘陶居然是宗室,乃是天子的远房亲戚—济北贞王刘勃的后裔。
宗室子弟在大汉朝那可就太多了,可是这刘陶却可以说与他属于‘近亲’了,所以不管出于哪个角度,桓帝都不可能真的拿他祭刀,为此他甚至还专程派人把刘陶招到了宫里,一夜长谈,朱穆便从太学领袖,变成了天子的心腹重臣,而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刘陶也没有让桓帝失望,他的迅速成长为桓帝觉得他日后不仅能够治理好雒阳,就算是日后位列三公也是完全有这个能力的。
可刘陶却不知道,因为自己当年的鲁莽,他一句成为了所有进入太学的学生们的心中偶像,所有太学生们都希望能够像他一样,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改变,去对抗强权,去为真理伸张正义。
太学生们从最初学术上的清议交流逐渐变成了对时政发表各自的见解,一直到六年之后,而这一次的太学生领袖则是一位名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