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八章 软骨病(第2/3页)  帝国重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控制力是怎么实现的?其实很容易,因为伊拉克手里有着世界10%的石油储备,而八十年代主要的低价石油产出国就是伊拉克。

    六美元、十美元这种价格,就是欧佩克里最不听招呼的伊拉克干出来的。而美国的忠实盟友守着世界22%的石油储备,产量却和英国的北海油田差不多,说多了真的全都是泪。

    不过等海湾战争一打,几年时间里石油价格就开始坐直升飞机了。

    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实在是美帝瞌睡送来了枕头,否则第二次海湾战争是为了什么?因为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已经到了解除的年限,显然国际社会不会同意延长对伊拉克的制裁时间。

    而被制裁穷了的伊拉克,在解除制裁之后肯定会大量出口石油冲击油价。于是,布什就在萨达姆家里搜出了一小管洗衣粉……

    石油这把武器,可以说在苏联倒下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抓住这颗救命稻草,苏联建设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石油化工工业系统。

    然而如今石油也已经救不了苏联,曾经强大到美国和欧洲颤颤发抖的苏联,到了九十年代竟然连吃饭都要卖家底了,何其悲哀。

    但这并不能让两桶油稍稍良心发现,他们对苏联的炼油技术可谓是早就眼馋的很了。之前是跟胡文海搭不上边,如今国家队终于出手,哪里能少的了他们的身影。

    中国借着马斯柳科夫上门的这次机会,可以说是狠狠的从苏联身上割了一块肉下来。

    当然,这事儿好就好在,你坑了人家、人家还得跟你说一声“谢谢啊!”。如今的苏联腿脚虽然没瘸,但谁让他们脑袋瘸了呢?

    不过对这笔交易国内也并不是全然满意,第一批交货的苏27质量上让飞惯了F-14的空军略有微词。

    这年代的苏27和后来发展成一整个系列的苏霍伊战机还有很大不同,其中之一的问题就是有些“软骨病”。

    早期的苏27战机结构强度上有些问题,导致了横滚动作的时候机翼外翼段会有相对其他战斗机更大的变形,使得苏27襟副翼的横滚操纵效率大幅度下降。

    再加上苏27是双发宽间距,上单翼,武器不能挂载在机腹。

    最后,苏27的横滚性能更是在三代机中彻底垫底。F16、幻影2000这种轻型单发战斗机自不必说,米格29和F18这种中型机在横滚上欺负苏27那也是理所当然,连F15这样是双发重战在横滚上都比苏27好。甚至一向被认为是横滚不佳的F14,横滚性能在三代机中也只是倒数第二。

    什么,你问倒数第一是谁?这不就是苏27吗?

    这是因为苏27在航电上被要求对抗的目标是美国人的F-15,因此必须有很强的上视/下视追踪目标能力,在探测距离、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以及刷新率等性能上也不能弱于F-15,这样一来苏军传统的盖塞林天线就显得不那么好用了。

    祖可夫斯基镇的仪器制造研究院计划要给苏27上的是更先进的平面缝隙天线,采用水平机扫、垂直电扫的方式增加其更新目标的刷新率。

    然而想法是好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苏27立项,十年时间里苏联竟然没有解决平面缝隙天线的软件问题,这真是让人扼腕长叹啊!

    最后眼看着新天线实在赶不上进度,只好又走回了盖塞林天线的老路。通过增加天线面积和发射功率来达到能够对抗F-15的指标。

    但这样一来,苏27的机头超重,如果再加上机尾配重,最终结果就是苏27比设计目标增重了1.1吨。

    为了将这一吨的重量重新减下来,苏27不得不更多的使用强度低但质量轻得多复合材料,以及在非关键性的部件上打孔来减轻重量。但这样做却会导致战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