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章 艅艎(第1/3页)  南海归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行人披星戴月,终于行至东海之滨即墨古城。

    即墨东临崂山,三面傍着东海,人文荟萃,自古便是齐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众人中除一尘道长外俱是首次来到此地,一切都感到十分新鲜,唯有岳、冯二人因师长、双亲新丧后仍旧闷闷不乐。一尘道长看在眼里,便提议到琅琊台遗址一游,让二人散散心,顺便也寻觅合适的渔船出海。

    越王勾践灭吴后,为称霸中原,从会稽迁都琅琊,于城东南的琅琊山上筑台。秦始皇一统华夏,曾建行宫于此,数次登临。之后又派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从此处东渡入海,求取长生不老的仙方。可惜徐福一去不回,音信杳无,一代帝王终未能实现永生之愿,琅琊台亦毁于西汉末年的地震中。但诗仙李白却凭一首《古风秦王扫六合》将前朝往事收录,并流传至今。

    诸人在山上逗留良久。四周绿树参天,山光岚影。远处海浪起伏,渔帆点点。景色极为壮丽。

    他们在感慨万千中下山,四处搜寻渔船。但当地渔民一听目的地是虚无缥缈的东无极岛,个个摇头拒绝。

    正感无奈,不远处一渔民打扮的老者蹒跚走了过来,好奇地问道:“道长及各位贵客想去东无极岛?”

    一尘道长打量了对方一眼,微微一笑:“不错。”

    那老者一脸惊奇:“东无极岛在大海最遥远的东面,别说是诸位游客,就是我们当地渔民也从来没有到过。小小的渔船谁敢带你们去?”

    一尘道长见对方虽是渔民,却谈吐不俗,不由来了兴趣:“老人家,多谢你的好意提醒。可是贫道年轻时曾立下出海寻找神仙、拜师学艺的宏愿,所以非去不可。”

    “那这几位是?”

    “哦,他们都是贫道的俗家弟子,各个薄有家财,愿意出资一同拜仙。”

    那老渔民面露钦佩之色:“原来道长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他忽又凑近身子,神秘而又小声地说道:“老朽有个法子,兴许可以助道长早日拜上仙师。”

    “老人家请讲,贫道必有重谢!”一尘道长瞧了一眼正急着开口的沈傲君,示意她沉住气,自己不露声色地从怀里掏出一锭足有五两重的银子递了过去。

    老渔民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满脸的皱纹都挤在一块:“这可如何使得?!”边说,边半推半就接过银子,贴身收好,方又故弄玄虚地说道:“这几日海边来了条大船,我活了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船!据说是一西域商人花重金造的,为了去找东无极岛,求神仙给他女儿治病。听说他女儿长得可好看了!”老头说着话,眼睛却盯着沈傲君上下打转,似乎在琢磨若将沈傲君与那西域女子相比谁更漂亮。

    沈傲君被他看得火大,狠狠瞪了一眼,那老头才慢悠悠地说道:“道长若能设法上得那条大船,找到仙岛的机会可就大多了。”

    “多谢老人家指点,那大船停在何处?”一尘道长又递上一锭更重的银子。这回老头不再客气,一把抓过,笑嘻嘻的说道:“向北走个二里多路有个渡口,船就停在那。”

    一尘道长拱手致谢后迅速离去。奇怪的是,众人离去后,那老头佝偻着的腰忽然挺直了,眼神也一下明亮了,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

    去的路上,沈傲君等人犹不放心,十分怀疑那老者的动机。一尘道长说道:“贫道并非没有疑虑。可眼下我们上哪去找一条合适的大船,只有先去找那西域商人看看真假再说。”

    渡口处真的停泊着一艘极为华丽的大船,足足有近二十丈长,三、四丈宽,七、八丈高,吃水一丈有余。大船以上乘樟木建造,底尖上阔,首尾高昂,竖着高高的桅杆。船上起楼四层,看样子足可容纳两三百人。

    此时甲板上正有个管事模样的人,一身汉人打扮,身材高大,正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