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八章 燕然之战(四)(第1/2页)  骑马与砍杀大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安东都护府在众多敌人的围攻下失败后,部分军民得以从榆关或是海上撤回帝国本土,但还是有大量只留在辽东和辽西,被孛古部和师卑部等敌人俘获,贬为奴隶,这些眼光有限的胡虏部落并没有意识到这群俘虏的价值,但当时已经蠢蠢欲动,预谋反叛独立的突厥太鲁部可是清楚的。

    深刻了解大汉帝国的突厥太鲁部明白,像安东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等边疆区的汉民,与大汉帝国本土那些承平许久的汉民是不同的,这些汉民更为坚韧强壮,而且军事素养更高,是非常理想的兵源。

    于是希望自己这一方能有顶尖步兵的突厥太鲁部,就以买苦力的理由向孛古部和师卑部,甚至是远隔千里的朝鲜人买汉人战俘,一下子就买了三十多万人,将整个部族所存金银用掉大半,当然这散十多万汉人奴隶并非全部是青壮年,都是适合当兵的兵源,里面还有一多半是俘虏儿童,因为太鲁部想着要收这些汉人士兵的心,所以每买一个可以成为士兵的汉人奴隶,就连他的亲人一同买下。

    当初,突厥太鲁部从这三十万人中抽调出大约四万精壮,打算全部遵循突厥汗国的传统,编练为汉罗姆奴兵,但汉罗姆奴兵只是剑盾兵,是辅助突厥汗国攻城的,作用单一,战力不强,对于初衷是想得到一支精锐的大汉帝国式野战步兵军团的时任太鲁部首领阿史那太鲁来说并不满意。

    但训练成大汉帝国的野战步兵军团,需要大量比如蹶张弩,臂张弩、战戟和玄铁甲等武器装备,更是需要许多有经验的汉军军官,这两个条件当时太鲁部都是不满足,所以阿史那太鲁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正如俗话讲的打瞌睡有人来送枕头,就在阿史那太鲁想将新得的四万优秀边缘,训练成汉罗姆奴兵时,正好大汉帝国内的玄黄教起义愈演愈烈,竟然击败了两支大汉帝国最强的边军河西军和河中军,在急需扑灭这起义下,汉帝国的中央朝廷出了昏招,竟然开始分给各地的统兵大将和封疆大吏募兵权和财权,这酿成了后来的军阀混战,诸侯并起,还有一点就是请番兵进帝国内部参与平叛,这条政策也是后患无穷,直接就是养肥了像突厥太鲁部这些原本就包藏祸心的部族。

    突厥太鲁部军队入汉帝国内地平叛好多年,不仅是搞足了足够的汉军制式武器兵甲,而且还罗了许多汉军将领,终于是将属于自己的汉军式样的野战步兵军团给练成。

    其后的几十年间,因为汉帝国内的玄黄教起义几次复起,而后又是军阀的混战,很是民不聊生,所以许多汉人,甚至整队整队走投无路的汉军逃到突厥太鲁部,突厥太鲁部手下的汉军式样的野战步兵军团的规模越来越大。

    为了彻底的掌控,或者说是让这支野战军团对突厥太鲁部忠心耿耿,突厥太鲁部的历代首领除了给予野战军团的诸将士许多的赏赐和特权外,最重要的就是帮他们改名,将他们叫为高句丽人,将他们组成的军团命名为高句丽军,想要他们割舍民族情怀,死心塌地的跟随着突厥太鲁部。

    可能突厥太鲁部高层觉得大汉的辽东之地,原本被高句丽人占据着,所以这些生活在辽东地区的汉人,应该都有高句丽人的血统,应该能够接受自己从汉人变为高句丽人。

    但突厥太鲁部不知道的是,当初高句丽国被汉帝国灭亡时,所有降服于大汉帝国的高句丽无论是军还是民,甚至是贵族国王,全部都是被大汉帝国给迁徙走了,迁徙到大汉人口稠密的齐鲁之地和中原地带,用庞大的汉族人口同化这些高句丽人,所以在辽东地区已经没有多少真正有高句丽血脉的人了,都是纯种的汉人。

    所以突厥太鲁部高策推行的这驱除汉化,强迫汉人认高句丽人为祖先的举动,自然是在野战步兵军团内遭到极大的反对,许多野战步兵军团的汉军士兵,死都不接受这一政策,举家而逃,或是直接拿出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