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一章 安西的发展(上)(第1/2页)  骑马与砍杀大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铮意外的“开一面”放米尼公国主力一命后,北面正猛攻北絜山防线的猰颜军也是在得到消息后,见再无机可乘的机会,放弃徒劳无功死伤惨重的攻打险关之举,安西六镇终于引来真正的太平。

    战争结束的第三天后,李铮便下令将安西大都护府从碎叶迁回中心之地龟兹,而后立即就开始治理安西六镇,这是比击败各路敌手,统一安西六镇更为艰巨的任务,因为安西六镇n的太久了,要重新统一为一体,消除各镇人民之间的隔阂,不是一件易事。

    原本在大汉帝国极盛时期的安西大都护府,虽然汉人人口已经够多,但因为远离大汉帝国,又面临外敌,所以安西没有按照帝国本土那样搞军政分离。

    在安西大都护府和其下的六镇中,各镇都督都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他们既是当地驻军军的最高长官,同时也是当地汉民的统治者,都督拥有这样大的权利过后,n割据一方也就更容易了。

    虽然李铮自信自己能把握住手下六镇的都督们,让他们不会叛离自己,像先前的王亥和仆固怀恩那样割据一方,但为了以防万一李铮还是决定减少这些都督的权利。

    李铮减少都督权利的方法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大力提升原本都督的副手司马的地位,逐渐开始实行军政分离,将一镇的军事交给都督,而将一镇民事交给司马。

    除了安西各镇各地域间隔阂矛盾外,安西还有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因为先前因为要稳固安西的统治,造成内乱而实行官员世袭制度的原因,造成安西之地虽然汉裔人口比不上帝国本土,但世家门阀兴风作浪之事,却是比帝国本土更盛。

    李铮对于这些世家门阀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能说弃就弃,毕竟他手下的官员将领中,也是有许多世家门阀子弟,比如他器重的韩文鸯,上官桀,还有他倚重的张公瑾,都是出自或大或小的大家族中。

    李铮对于这些世家大阀,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虽然他是知道要消除这些以自己家族私利为重家族的最好办法,就是大力普及知识,让知识不被这些大家族垄断,但虽然李铮要在各地设立书院,建立免费的书馆,而且大力扶持造纸印刷等工坊,开始成批量刊印书册,方便那些寒门子弟。

    更是已经再筹备类似科举的考核官员之事,但这些都需要时间,短时间内安西寒门子弟是很难崛起的,李铮也是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尽量提拔寒门子弟,但即便是这样,最后安西各级官员中,真正算得上是寒门子弟的不足一成,而在大都护府直属的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等重要官职上,中更是一个都没有。

    所幸虽然文官队伍中寒门子弟少,但在武将方面起于微末的倒是极多,比如当初被李铮提拔的杨阿察,还有在贺猎城保卫战中因为战功卓著,而被李铮特意提拔的王青烈王青威两兄弟,那些原本没有什么靠山,只靠军功崛起,受到李铮器重的军官将领,在军中超过半数,这倒是让李铮无比欣慰。

    相比于让李铮脑袋疼的政治,在经济建设方面对于李铮倒是非常容易,因为有骑砍系统的存在,建立工厂矿场,建造田地牧场非常的容易,不用多费神。

    大汉安西之地在整个中亚都是算得上极为富庶之地,境内有大湖,大河流纵横,非常适合发展农牧业,而又有许多富含大量矿藏的大山,比如原本李铮发迹之地勃达关所在的勃达岭,就有非常丰富的铜铁资源,而在李铮全据有安西后,便立即在富含铁矿的双河,还有出产黄金宝石的于阗大建矿场。

    为了供应大扩军所缺乏的兵甲武器,李铮在富有铁矿资源的双河,富含木材资源的碎叶,又各新造两座武库,分别是叫做弓月武库和贺猎武库,加上以前的大石武库,现在李铮手下一共有三座武库。

    这三座武库分工明确,其中弓月武库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