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不为州县无以至台阁(第2/4页)  盛唐血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乎,大明朝的内阁首辅、次辅们天天之乎者也,寻章摘句,批红批得团花锦簇,事实上屁用没有。

    明朝的灭亡,真正的根源就是裁撤驿站。在古代,驿站是传递官府文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无优质资源可用,也无实际利益可图。这是一个联系地方的纽带。

    在明代,驿站主要由各地卫所管理,卫所既属于军事编制,也是一个地理单元,它管辖着类似于布政司、府、州、县管辖的地区。显然,驿卒背后的实际权力是卫所。驿卒向地方要钱,地方官哪有不给的道理。七品刑科给事中刘懋给上崇祯,极言驿站的弊端,并请求裁撤驿站,除去冗员,此举每年可为朝廷节省三十万两银子。

    这个数目其实和皇宫一个月的支出相当。崇祯一听可以省钱,就感觉可以做,可是内阁三相,朝廷无数官员居然无人阻止这个混蛋透顶的政策推行。朝廷裁撤驿站,并非让李自成揭竿而反这么简单,事实上,失去驿站,明朝朝廷就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才是灭顶之灾。

    可是,在唐朝政事堂的相国们,他们经历过地方州县,知道什么政策对国家危害严重,如果李建成要裁撤这个驿站,恐怕门下省直接批驳他的圣旨,以为乱命,根本不授。

    即使皇帝胡作非为,影响也会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之内。

    随着时辰的到来,众官员纷纷拥簇在显德殿外,等待朝会。

    不过,此时显德殿外的广场,完全可以站下前来参加朝会的官员,而不像原来,原来李渊在两仪殿召开朝会的时候,长安城三千八百多名京官,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多达一千八百多人。

    事实上,这么多人参加朝会,屁用没有。毕竟在没有扬声器的时候,人说话的声音,可以传递数十上百人听得清楚就已经是极限了。

    现在好了,精简了三千多名官员,朝廷光解约俸禄就多达一百五十万贯,再加上宗室降爵减封,事实上此举朝廷可以节约财政支出,约合两百万贯。

    众官员议论纷纷。

    “听说陈应请辞左仆射,高士廉请辞吏部侍郎。”

    “是啊,这几位陛下的亲信大臣,也该外放州郡了。于公于私,这几位功臣,陛下都需要压一压。”

    “是啊,给朝野一个交代,顺带保护他们。”

    “魏征,魏征可曾递上辞表?”

    这名官员正准备再次高声说话,突然发现有人拉扯他的袖子,他回头一看,魏征走在自己身后,立刻闭上嘴巴低头。

    魏征一语不发地走进显德殿。

    魏征进入大殿后。

    这名官员望着魏征的背影,心有余悸的道:“好险!”

    “当心祸从口出!”

    “听说房玄龄和魏征二人都未曾辞官!”

    “我呸,他们还要脸吗?”

    “真不怕有人去他们家里泼粪?”

    突然,人群静止了下来。

    众官员向后面望去,陈应缓缓而来。

    相比陈应,众官员比较信服。魏征与房玄龄对于精兵简政,都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但是陈应比较有人情味。

    他创立了荣休金制度,将来官员荣休后,就可以享受一大笔荣休金。而且,这笔荣休金可以存在大唐通利钱庄内,每年可以获得一厘利息,一厘利息虽然不多,可是多年以后,数量相当可观。

    因为陈应,不仅给所有大唐将士带来抚恤保障,制定了军士阵亡、因伤残退役的抚恤制度,众武将对陈应辞职尚左仆射,非常遗憾。

    可以说,在场的官员非常痛恨魏征与房玄龄,可是对于陈应这样一个真心对他们好的相国,压根就恨不起来。

    陈应缓缓从众官员队伍走过,众官员纷纷驻步注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