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错过了耕种的季节,抓紧时间建造房屋,在大雪来临之前,总能有一个可以安身的窝,最多今年苦些,明年日子就好过多了。更何况,为父接任米泉县令,咱们米泉县只要编造四千户,为父就是正七品正县堂官,三代之后,咱们朔州赵氏就可以定品为下下门第。”
赵浩信直到此时这才明白赵伯英的真正用意。
陈应虽然只是给了赵伯英一个有名无实的县令,然而这个县令却是有品阶的官,只要三代之后,他们就可以成为世族,哪怕最低等的世族,也是豪强和庶族地方需要仰望的存在。
赵浩信低头道:“孩儿懂了!”
赵伯英低声咆哮道:“懂了就抓紧时间去干活,以后西州米泉就是咱们赵氏一族的起家之地,这里河流充沛,水泊密集,野草都有一人高,没有理由种不出庄稼,把米泉经营好,为父这把老骨头还能干几年,将来赵氏一族会交到你的手上,这米泉令也是你的!”
赵伯英知道白手起家有多难,自从他接手祖宗的家业之后,战战兢兢的忙碌了几十年,为此甚至让老妻因为过于劳累早早去世。家业是一代代继承,而后一代代添砖加瓦,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大大家族,对这一点,赵伯英深信不疑。当年朔州赵氏是天水赵氏僮客,因为勤奋被赐姓赵,然后随家主出镇朔州,因伤留在朔州安身,历经两汉,魏晋数百年十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这才拥有数千倾良田,佃户数千。
然而,如今到了自己这一代,终于可以有希望脱离庶族的束缚了。
勤劳的赵氏子弟们开始紧张的工作,他们有的挖土垒砖窑,准备烧砖,就连女人和孩子也没有闲着,他们将齐人高的杂草割下来,有的留下来喂牛、喂马,更多的则是先晒干,这种茅草可以代替瓦片,制作房顶。
随着,朔州六大豪强以及他们的佃户抵达西州,陈应在地图上划了六座城池,然后铸造了六颗正县大印,就坐收六座城。
第二个大喜事就是西域第一场棉纺厂终于投入了生产。随着武德六年的秋收日渐临近,今年西域的棉花种植面积将突破两千万斤的棉花产量,然而由于棉花被褥并不是一年一换的消耗品,所以今年的棉花就会产生富裕,这并不符合西州道百姓的利益,于是陈应决定就地消化产能,将多余的棉花纺成线,然后织布。
一旦秋收真正来临,大量棉花原料进入工厂,这个纺织厂就可以纺织出十二万匹棉布,这些棉布不仅可以制造成军戎服,同时也可以进入市场销售,也可以成为西域的一个拳头商品。
当然,陈应对于内部消化的棉布可以成本价加上微薄的利润出售,然后对于向外外销的棉布,自然是大赚特赚。
第三件事,是不断有军人家属从关中那边迁过来,投靠他们在安西军军中当兵的儿子兄弟。每名士兵可以获得一百五十亩肥沃的军田,这对于农民来说有着无以伦比的吸引力,一个个都是全家搬过来的,一旦搬过来的家眷,陈应也不吝啬,大手一挥,一百亩丁口田。
安西军八万余名将士,十数万倾田地。然而对于西域而言,这点田地的开垦,还不足后世开垦的十分之一。
于是,西州道的人口直线上升,早已超过了巅峰时期百万人,而且还在稳步增长,再加上从吐蕃高原解救下来的汉人奴隶,人口总数要突破一百五十万大关是很轻松的事情。
总而言之,一切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大家齐心协力,西域成为西大仓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陈应更是兴奋不已,带着军队,玩起来长途行军,一边行军一边训练,同时也在视察胡杨、河湾、精绝、红塔、米泉、苇湖六县,看着那一座座房屋拔地而起,看着一座座新城一天变一个模样,陈应就乐不可支。
就在陈应视察米泉县城的时候,米泉县城已经变得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