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7章 查史(第1/3页)  灵魂修真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五年前,刘飞燕选入宫中,她能歌善舞,容貌姣好,很快就深受仁宗皇帝宠爱。

    两年后,刘飞燕产下一子,但尚在月中,就不幸夭折,后经查验,是被人活活掐死,而当时去看过皇子的,只有皇后。

    其后又有宫女检举,皇后在宫中扎小木人诅咒仪贵妃,太子殿下积极为提前登基做准备,种种事件,最终导致当时的平心皇后被打入冷宫,太子被废,皇后所生第七皇子因在边关为将,没有参与叛乱实证而逃过一劫。

    但被剥夺兵权,调回皇宫,做了军机参事,实际是有名无实,就近监视。

    两年后,刘飞燕又产下一子,便是当今天子,武宗帝孙隆兴,其后母凭子贵,做到才人,贵人,贵妃,皇贵妃,最终登顶皇后之位。

    十年前,有人密报平心皇后的第七皇子有谋逆之心,虽无真凭实据,但仁宗帝依然再次明升暗降第七皇子孙贤官秩,封诚亲王,随后将其送去大唐作为质子,从此再无问鼎燕国皇位可能。

    同年,赐婚安乐公主。

    但自从太子反叛事件发生之后,直到仁宗病逝,再也未册立太子。

    八年前仁宗狩猎遇暴雨感风寒,返程途中又受到猛虎惊吓,三日后薨,传遗诏立三岁幼子孙隆兴为帝,皇太后刘飞燕垂帘听政。

    四位辅国大臣辅佐,分别是军机大臣林文龙,太学阁大学士姚敬山,太尉司马虚空和擎王爷孙正祥。

    这其中经历了激烈的权利交锋,当时就有大臣提出,武宗帝太过年幼,仁宗帝不可能立孙隆兴为太子,质疑遗诏造假,有部分大臣拥立诚亲王孙贤回朝称帝。

    但军机大臣林文龙和太尉司马虚空,一人执掌三军,一人把持禁卫,大学士姚敬山为帝师,擎王爷孙正祥在八位王爷中也最有权势,他们四人联手保武宗帝和刘飞燕,反对声音终究是被压了下去。

    四大柱国将军中,龙将军卫远,飞将军张庭敬都是林家嫡系,而上将军戚飞则亲近诚亲王孙贤,当年孙贤在边关任职,便是戚将军的副将;虎将军王太一则是前朝宰相张启一手擢拔的,张启在太子谋逆案中因为替太子求情而被贬为吏部尚书,但仍行宰相职,后仁宗帝病逝时没有列为辅政大臣,太后刘飞燕依然留任其为吏部尚书,武宗帝三年才告病还乡。

    但张启做宰相长达三十余年,门生遍布大燕朝政,他告老还乡后,刘飞燕将燕国官场清洗了三遍,还是不能清洗干净,整个张氏体系已经树大根深。

    当年刘飞燕得宠,国舅刘乾也从一名九品编外执事,一路提升为三品荆州牧,但那时候刘飞燕主动向仁宗帝提议,外戚不因恃宠而骄,寻了个由头将他贬为边荒城府尹,但当时七皇子孙贤刚被调回燕京,谁又知道刘乾是否是去边荒就近监视掣肘戚将军呢?

    仁宗死后,刘飞燕也没有直接将刘乾调回燕京,而是让他继续留任,反而重用四位辅国大臣,就连张启也被留任,与四辅国相互钳制。

    张启告病还乡后,发生的几件大事,首先是,大学士姚敬山上奏太尉司马虚空专横跋扈已是人神共愤,司马虚空则指责姚敬山把持朝政,越俎代庖,双方已从暗斗转为明争。

    而擎王爷孙正祥七十八岁高龄,基本在家养病,朝中大事都由其子孙进代为处理,林文龙则在姚,司马,之争中两面迎合。

    最终姚敬山笑到了最后,幼帝代表太后突然表态,司马虚空屡犯重罪,证据确凿,应当严惩,而林文龙,不动声色间,已将禁卫和京畿城防中层将领调防完毕,一举逮捕司马虚空和其家族成员,顺藤摸瓜将司马氏一系一网打尽。

    但姚敬山还没高兴两天,就死于司马氏家死士报复仇杀之下,刘飞燕突然调国舅刘乾回京,一年之内从国子祭酒做起,再到吏部尚书,学士阁学士,直到宰相之职,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