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3、第二百二十三话(第1/3页)  帝凰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可等这些儒生回到家中, 看到嗷嗷待哺的孩子, 没有了娘亲饿得啼哭不止。而自己向来只懂得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突然发觉没有老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竟然对洗衣做饭之事无所适从。

    儒生们的父辈与街坊四邻都多出身微寒,几乎是以耕种,或是小买卖糊口的平头百姓, 他们都不懂得儒生所谓志士气节。

    在他们看来儒生们纯属拿命瞎胡闹, 不仅赔掉了前程,还把至亲的性命搭进去了。

    因而, 这些儒生不仅要承担育儿和家务的重担, 还有遭受周遭人的非议指责。

    他们不明白, 自己轰轰烈烈的大义之举,怎么就成了周遭人口中的不孝之行。有些儒生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与压力,选择了轻生。

    之后, 随着处斩日期的越发临近, 一些有着仁爱恻隐之心的百姓, 觉得代儒生受过的女人实在太无辜, 也可怜。纷纷自发撰写万人请愿书, 希望可以通过当地府衙代为递呈给朝廷, 免除她们的代过之罪。

    武后的初衷并非要伤及这些无辜者的性命,她只是想给闹事儒生点颜色瞧瞧。

    因而,当她看到从各地传来的请愿书,也顺水推舟的下达批示, 只要闹事的儒生肯写悔过书,并且言辞恳切能够得到她的亲笔批复,就可以免除其母亲妻子的代过之罪。

    等她批示下达,各地都顺延了处斩日期,让闹事儒生写来悔过书,递呈给武后。

    其实,儒生打心底里痛恨,也轻视武后,根本就不相信她的亲笔批复之说。

    在当前形势下,他们无可奈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抓住这救回亲人的一线生机。

    因而他们发挥所常,绞尽脑汁的写下言辞恳切的悔过书,其中有洋洋洒洒的万言论述,也有文采斐然的引经据典。这些才华各异,情思不同数以万计的悔过书,从全国各地快马加鞭的送到了武后手中。

    武后日理万机,自然难以应付这么数量庞大的悔过书,于是,她便将这项工作交给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虽有一目十行,文如宿构之功,可也花费了足足五天时间,才将悔过书批复完成。

    她除了把几十封有明显敷衍了事的悔过书丢到一旁不予理会,其它批阅好的悔过书,她都悉数递呈给了武后。

    等武后盖上玺印后,她便将这些悔过书连同将拟好的赦免名单,全都交给刑部,发送回各地府衙。

    之后,当儒生们看到不仅亲人被释放,还意外的收到武后用朱砂笔批复的悔过书,心中不免百感交集。

    他们不由感慨,就算如太宗皇帝那般的千古明君,恐怕也难以放下身段做出这般以德报怨之事。

    武后虽是一介女流之辈,可她令人折服的气度,教化人心的智慧,哪一点比男儿逊色。

    他们满腹圣贤之道,竟没有身边妇孺看得敞亮,只要能吃饱穿暖,谁做皇帝不都一样。

    其实对当今的世道,他们应该比这些妇孺看得更清楚。这些年武后大力推行建言十二事,为平头百姓减轻了徭役赋税,大伙兜里才有更多银子过富裕日子。

    同时,武后还打破了皇亲贵族世袭高位的壁垒,加强了通过科举步入仕途的可能性,才让像他们

    这样的贫寒儒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入仕之后也有足够的晋升空间。

    他们明明知道武后有着难得的明君之象,可为何还要偏执认为她会祸国殃民呢

    因为她是女人,自古以来能够担任帝王角色的只有男人。这就好似日为白昼,月为黑夜。若暗月侵占了白昼的天空,那么带来的岂不是暗无天日

    这或许就是他们觉得女人称帝会是祸国殃民之兆的缘由。

    可事已至此,他们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