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1、第二百二十一话(第2/3页)  帝凰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落定,武后培养了多年的另一心腹太监,便意气风发的到内侍监走马上任,填补了总管太监的肥缺。

    正因为武后敏感多疑的性格,以及绝情狠辣的手段,这些年她总算不遗余力的培养心腹。

    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当她挥刀砍掉一条臂膀,另一条旗鼓相当的臂膀就能及时嫁接到她的躯体,让一切照常运转。

    正因为她这种犹如新陈代谢般用人作风的鞭策下,已经上位的那批人,害怕被无情替换而卖命向武后效力。

    而那些尚在考核阶段的人,觉得自己有大把的上位机会,更是不遗余力的尽职效忠。

    乃至于上官婉儿都觉得,若不是自己能够预见未来,肯定会深感自己随时都有可能步总管太监的后尘。

    等宫里的事忙完,上官婉儿便遵照武后的吩咐,从寿诞的贺礼中挑了几件奇珍异宝,亲自送到了驸马府。

    上官婉儿进了府见了李令月,便让随行的宫女将手中的捧着的锦盒放到案几后,便吩咐骑在外面的马车等候,独与李令月在房中说话。

    在上官婉儿面前,李令月看着面前的一个个锦盒,无所顾忌地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李令月打开锦盒端详着其中的奇珍异宝,抬起头看了眼面前的上官婉儿,颇为得意道:“其实除了这些,我本该再得到一支荷花簪子。”

    上官婉儿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

    李令月微笑着指了指面前的奇珍异宝,很慷慨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来挑件喜欢的吧”

    上官婉儿推辞道:“这些可都是价值连城之物,我一个女官如何担待得起,公主的好意我心领了。”

    听她这么一说,李令月也懂得她的顾虑,因而也没有说什么。

    俩人喝过茶,又闲聊一会儿,上官婉儿正要起身告辞,李令月从一旁拿那本迟迟未送出的心经

    颂交给上官婉儿,道:“劳烦把这本佛经给我母后。”

    上官婉儿看了眼她递来的佛经,微笑着问道:“这寿诞都过了,你这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

    “自然是礼尚往来。”李令月轻描淡写的说着。

    这次上官婉儿没有下定论,也没有挑刺,而是接过佛经告辞而去。

    等回到宫中,上官婉儿先来到政事殿,见武后正在与大臣在商议要事,便在殿外等候。之后,见大臣离去,她方才进到殿中将佛经递呈武后。

    原本见到这份迟来的寿礼武后很开心,因为在她看来,李令月能够摸透自己的喜好,肯定是花不少心思。

    再则这般礼尚往来,无疑是让她们濒临破裂的母女感情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可当她翻阅佛经,却意外发现这并不是本普普通通的手抄经,而是由南北朝的著名禅僧菩提达摩亲笔著写的心经颂,并且还是流传至今的孤本。

    武后曾在与天竺高僧谈论佛学,偶然间提到过这本经书,高僧曾说这本心经颂一直都是神都报国寺的镇寺之宝,他曾有幸借阅过。

    有了这么个引子,不由得让武后暗自琢磨,现在距离寿诞不过两日,李令月若只是临时起意,绝不可能从报国寺得来佛经,因为这可是非同寻常的镇寺之宝,并不是单凭钱财权利就能得到的,还需要时间。

    通常,僧人都把这样的佛经看得珍而重之,将其视若佛学宗要,要把这样的佛经给予他人,不是用送,也不是赠,而是用请,这样的请必定会经过很多繁杂的过程。

    譬如,先要通过方丈和寺僧的决议,再是问明佛意,最后还需要一场送出请入的盛事。这样算下来,若没个四五天时间,很难请到佛经。

    武后的心思何其缜密,经过这般思量,她便看透了李令月的伎俩。

    她合上佛经,嘴角露出一抹难以言喻的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