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上去很矛盾, 可她自来都是这般心比天高, 也信自己能够人定胜天。
她不愿学做奴才, 她就向那些高人一等的嫔妃学习。照理说美貌冠绝后宫的嫔妃才是最受宠的人, 可事实并非如此。
或许,再美的事物也逃不过“久居兰室不闻香”的命运,再惊艳绝伦的美看久了,也会变得平淡无奇。
对嫔妃而言, 美貌最多只是一块敲门砖, 能够引起注意,却不能永久停留。如此一来, 单薄如纸的美貌, 则需要更为厚重的才情作为来支撑。
在才情之中, 琴棋书画为下才,能歌善舞为中才,智慧通达才是上才。
而纵观后宫之中, 能够称得上智慧通达的只有皇后, 柔情可与君上共执书卷谈古论今, 辩答如流。刚强可替君上安抚将士, 以慰军心。从容可劝诫君上珍惜贤臣。
正因皇后有此之才, 即便君上身边有着环绕六宫佳丽, 却始终独宠皇后一人。
如此,她便在阿谀奉承之后,她便找到了第二课,智慧通达。
若聪明是与生俱来的, 那智慧就是日积月累而来的,而最好积累智慧的途径,便是如皇后那般读史为乐,手不释卷。以先贤的智慧增长自己的智慧,以先贤的谋略充当自己的谋略。
她凭着自己炉火纯青的巴结奉承之技,得以自由出入藏书阁,时不时也能将其中的书籍带到住处细细品读。
在浩瀚的书海中,她感叹汉时的吕后,北魏的文明太后,身为柔弱的女子,竟能用自己的智慧和眼界为君王出谋划策,也在朝堂之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她也见识了战国时期谋士的合纵连横,致使出现七国鼎力局面。
之后,她又读到秦国的商鞅变法,明白一个国家想要国富必先重农抑商,想要兵强就要削世袭重军功。想要稳定就必须法纪严明,有罪必罚。
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势力强于六国,为日后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推行变法的大臣商鞅,却不得善终。
究其原因,他推行法制太过严苛,损害了上层阶级的利益惹得众怒,自然落得功成身败的下场。
可细细想来,若没有国君的首肯,商鞅又如何获得权力推行严苛的法制,怒火本该烧向国君,只是他将其巧妙转嫁给了商鞅。
为此,她得出一个诡诈的道理,想要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千万不要自己动手,只需要找到喜欢掏口袋的人,再给予他权利,他自然会去干喜欢的事。他为了继续持有权利,就会将掏来的东西
献给自己。
等到所有人的口袋被掏干抹尽,已经变得愤怒不堪的时候,自己就以无辜者的姿态粉墨登场,装
作大势所趋将那只喜欢掏口袋的替罪羊,生吞活剥以平众怒。
如此,在巧取豪夺之后,还能获得圣明之君的赞誉,这便是帝王之学。
她发现在史书,这样的帝王之学比比皆是。
他们的手从不沾染污秽,他们只是把肮脏的活留给身边的替罪羊。
等到活干漂亮了,坐享其成之后,他们只需声情并茂的演绎查人不明,决心痛定思痛的戏码,再痛心疾首的抛出替罪羊,一切便可水到渠成。
其实,帝王之学无非反复述说着一个道理,真正的圣明之君,不是白,也绝非黑,他是黑白交融的灰色。
因为他必须是万人眼中的白色,只有如此,他才可获得以正视听的威严。
可在万人背后他又不得不是黑色,因为,世间上有很多事是白的刚直强硬所不能解决的,这时就得用到黑的迂回婉转。
一些手段虽然不光明磊落,却能直击要害让事情事半功倍,何乐不为
这就好像一天之中有白天与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