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2章将军扫北(第3/4页)  执掌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子午谷,南北纵向走势,长约在七百里之间,也就是三百五十公里左右。它北起如今的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其北方出口称之为“子口”,南方出口称为“午口”。

    李白声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名诗同样适用于子午谷。谷内到处是悬崖绝壁,需要采用栈道才能够通行,因为这里可是千里秦岭山中。秦岭包括了极其有名的终南山,山势西高东低,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资治通鉴》记载:“子午:褒中县,属汉中郡,为王莽所通。”

    即使道路如此之难走,但是其实魏延的子午谷谋,表述起来却是异常简单:魏延则会和他的副将庞德亲自率领万余汉中郡精兵,忽然取道子午谷快速出现在长安城下,一举拿下长安。最后从背后对潼关进行突袭,完全可以轻易将之拿下,以用来抵挡从洛阳方向赶过来的曹魏军主力部队。而另外一只得到北伐命令的军队,也就是现在镇守阳平关的马岱的大军,则是也要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

    应该说,魏延的这个计谋,也是比较冒进的,但是其实也是比较周全的。它在不违背左将军府的作战意图的前提——成功吸引和拖住曹魏大军,也成功地实现了魏延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野心。

    魏延这个人由此可见,真的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左将军府在接到魏延的文之后,确实都感觉到了惊讶。不过,左将军府的两位主官,对于魏延的做法也是显得稍稍不满的,毕竟魏延明面上是要执行他们的命令,但是实质上,根本就是彻底颠覆了左将军府的战略规划的。

    而且,在他们看来,魏延这样的做法,为他个人的目的着想的成分,绝对大大超过了为大局着想的成分的。

    所以,诸葛亮和董和两人进行了一天的紧急商议,最终还是驳了魏延的“子午谷谋”,严令魏延按照原先的规划,联合马岱的军队取道岐山,只是做出要北伐的巨大声势也就可以了。

    但是左将军府的两位主官,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对待魏延的“子午谷谋”呢?应该说,魏延的这个计谋,也不是会必败的。而且一旦取得预期的成果之后,对于将来对雍凉二州的征服,绝对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契机。

    但是左将军府的两位主官的目光似乎是要较之魏延宽阔的。在他们看来,蜀汉现在的大局不是真的北伐,不是长安三辅,更不是雍凉二州,而是在荆州和东吴,以及他们之间如火如荼的战争。所以,魏延即使真的拿下长安和潼关,那么其实也就意味着,益州方面必须持续动用各种兵力的后勤去支持魏延的军队守住长安三辅之地。而要稳稳地占据著三辅地区,那必然是又要与曹魏的大军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的。

    如今的益州想要支援千里之外的荆州军和江州,已经感觉很吃力了,哪里还有那个余力通过极其难以通行的蜀道,去支援魏延的部队坚守住长安三辅的。若是说可以,那绝对是这个世界上面最为扯淡的一件事情。

    所以,左将军府的两位主官,明知道魏延的“子午谷谋”其实并不差劲,也是有实现的可能性,但是执行起来根本就不现实。他们将之驳了,当然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的。

    应该说“子午谷谋”确实凝聚了魏延的心血以及极大期待的北伐之策,他当然对此给予了极大的期待的。但是随着左将军府的回复被送到南郑,魏延的心顿时感觉有些拔凉拔凉的,脸色顿时就显得很难看。以他那样骄傲的个性而言,左将军府的直接批驳,确实是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的。但是左将军府作为蜀汉的最高军事权力机构,若是没有伤害魏延的自尊心的权威的话,那就不可能称之为“最高”了。左将军府衙是可以这样做的。

    由于当时荆州南部的大战的战略规划才刚刚启动,所以魏延这边还有很长的时间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