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架桥风波(第1/2页)  我在古代开医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等吴良把棉花布匹分出去之后,牛大铁把那些会铸钢的铁匠师傅们找来了,有四五个。这些师傅们以前在成都府冶炼过钢铁,所以对冶炼十分熟悉。

    有这几个师傅们就够了,剩下的继续打造铠甲和战刀。但是,一个炼铁炉远不够供应,吴良又叫他们再建一个炼铁炉。

    这个新建的炼铁炉,是专门用来铸造各种架桥材料的。吴良将所需要的材料画出来,交给铁匠师傅们,叫他们照着这个图纸铸造。

    吴良想要铸造的,是一些条钢,用作架桥的骨架。河谷在这里比较狭窄,但也有五六丈那么宽。想要在这上面架桥,恐怕不太容易。

    条钢铸造成一丈二尺长,一尺宽,一寸厚,一共建造四十二根。还要从河谷里面建起六个桥墩,加上两侧悬崖底部建起的桥墩,一共是八个桥墩。每个桥墩长四尺,两根条钢放上去,刚好可以对接。

    桥宽一丈,每隔一尺放置一根条钢,铺好条钢之后,再横着铺上坚硬的枕木,用调和好的石灰混凝土浇灌在上面,然后,再铺上青砖。

    吴良又叫罗方从各个地方给他抽调人手来,要先把桥墩建造好。早在以前,吴良便叫李长民烧制好些青砖,就是专门用来建造这些设施的。

    两侧的悬崖底部,挖下去一丈深,然后从底部用大块的青石,混合着石灰混凝土砌起来。打造最底部的桥墩所用的石灰混凝土,是用一份石灰,两份河沙和黄泥,加上粳糯米饭和猕猴桃汁调匀的,称作“三合土”。

    但是,山里没有粳糯米,冬天也没有猕猴桃,众人便想办法找了一些代替品来一起调和三合土。这样制作出来的三合土,虽然要差一些,但也能将就用了。

    先建造的是两侧的桥墩。吴良测量过无数次,才将两侧的桥墩确定在一条直线上。将石块从底部砌起来之后,高出水面一丈,便不用石块和三合土了,改用青砖和石灰加上水调和的粘合剂。

    两侧的桥墩也建造了好几天。建造好之后,一丈一丈地将桥墩的位置标记出来,然后,再挖坑。

    从铁站往吴家寨这一边打坑,每打一个坑,就将桥墩建造起来,每隔坑也是深一丈,建造的桥墩,也只是石块加上三合土砌出水面一丈高。

    依次向另一面推进。等到在河水里建造桥墩的时候,要先将建造的这一边的河道填满,让河水往另一侧流淌,然后在指定的位置打造桥墩。

    在水里面打造桥墩,不是水面下一丈,而是在河底挖到河沙之后,在向下挖一丈。不然,容易被河水冲垮。

    并且,在河里打造桥墩,挖的坑还要大一些。从一丈深的坑底堆起来后,在河水流下来的方向,桥墩向前凸起,砌成一个角度,用来分水。

    在河里面打造桥墩,远比在岸上要困难得多。好在这是冬天,雨水降得很少,所以河里面的水不深,只有半丈左右。

    但是,冬天的水十分刺骨,虽说河谷里面要暖和得多,但是也没有人能扛得住。吴良让人在河谷里面烧起几堆大火,但凡有人受不了了,就去烤火,轮番工作。

    在建造桥墩的同时,窑子后面的坝子,开荒仍然在进行中。坝子很大,但是没有水源流到里面,是一块干坝子。周围都是高山,长满了树木。

    只有靠近铁站这里,和铁站的正对面各有一个出口,这是两座山脉的走势到这里,没有连到一起而形成的,是一个好地方。

    若是把坝子里面的树木全部砍伐完毕,估计坝子得有几百亩,有上千亩也说不定。以前被树木遮挡,以前人们来到这里,根本无法知道,这里有如此大的一块平坝。

    平坝里面没有水,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各种农作物种植的时候,都需要灌溉,但是从哪里弄来水呢?吴良想到把河谷拦截了,但是,核算一下,发现这一点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