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唐剑来访(第2/3页)  最美的烟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过去自己就是一个奴才,现在说的好听点叫阿姨,再加上柳家对自己的尊重才叫她一声姐,但时间长了自己有时候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位大姐,就想像对待弟弟一样各种提醒。每每想到这,张姐都会自嘲一番,自己摇头苦笑。

    唐剑是个知道好歹的人,对于张姐的劝告他又怎能不理解,也常常为之感动,但自己有时候拿自己也没办法。

    “张姐,我记下了,谢谢你总是这么提醒我。”

    说话间,唐剑跟着张姐已经绕过前院的小池,来到了一楼客厅。走进去后,他好像进了自家一样,直接大声喊了起来,“柳兄,快出来,是我唐剑,今天特意过来看看你。”

    本在二楼和如风正在研究一件玉如意的柳南之,隔着房门听到这熟悉的大嗓门,一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这家伙来了,哈哈,我得下去看看,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会会你唐叔叔。”

    “爸,唐叔叔来找你应该有事,我就不参和了。”如风说话的时候眼光始终没有离开书桌上横放的那柄玉如意。

    今天是如风正式识玉的开始,柳南之拿了一柄清代玉如意来给他赏鉴。这是一柄羊脂玉如意, 通体雪白c晶莹剔透,没有一点杂质,手感就像绸缎一样细腻光滑,雕刻的祥云图案栩栩如生。通过柳南之的介绍他才知道玉如意的来历和丰富的知识

    “‘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c骨c铜c玉制作。讲僧持之记文于上,以备遗忘。玉如意始于魏晋,盛于明清。如明c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

    他查阅了一些资料,其实关于“如意”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是古代文武朝臣的执笏。清代的弘历皇帝有首“泳商铜如意”诗中云“一柄曲拳代谈者,玢古色错金银。谁知子氏尚质,已有欣于如意人”。可见乾隆皇帝认为商代已有了如意,只是实物难寻,难以证。如意最初的原型只是民间的一种挠痒痒用的东西。

    汉代时民间出现了以骨c兽角c玉c石c竹c珊瑚及金属材料制成的如意,长约一尺许,柄端多为手指形,也有灵芝形c心形c云朵形等。手指形的具有实用的价值,能挠痒痒,取其名曰“尽如人意”。据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引自《音义指引》说“如意者,古人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作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不到,用以搔爪,如人之意。”这种“搔痒痒儿”的工具,在南方被人称之为“不求人”,北方人则叫作“老头乐”。

    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警世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它在这期间非常走红,成为了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除用它搔痒,还用它决策大事等,其威势有些近似了权杖。如南朝的韦睿在徐州的战事中,就是用了“如意”指挥千军万马,一日数合,取得了大胜。

    如意也是文人雅士的所喜爱之物,吟诗咏赋时,利用它作为打节拍之用,清雅悠闲之时还可以随身带之玩赏。如意还是舞蹈的道具,故“如意舞”。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中有“腕动苕花(苕华喻指美人)玉,衫随如意风”。东吴的孙和,曾在月下作如意舞,不慎打伤所宠爱邓夫人脸颊,后虽治好了,但脸上仍留下了瘢痕。引诱后宫人效仿,遂成古代点靥之风。

    从唐代开始,制作的如意就更加讲究了,而且使造型丰富多彩,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到了明c清时期它从实用品逐渐转向了一种陈设品,供人们欣赏娱乐的艺术品,使它的长度变短,柄端手指形变为少见的灵芝形c云朵形状等。主体呈流线型,柄微曲,整体造型优美华丽。质材方面又多了金c玉c水晶c象牙c玛瑙等珍贵材料制作成的工艺精品,并有浮雕c镂空c镶嵌及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