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师徒(第2/3页)  南天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弟的忤逆:“和你说了你的功法天下无敌,你就是不相信。虽然和路边摊卖二钱银子的秘籍看上去差不多但肯定是有区别的!这是我们清源观无上密法,登仙宝典。”

    瑜儿翻了个白眼,突然郁闷了起来,用手撑着下巴发呆。

    瑜儿原名程白瑾,名字是师傅取得,人是几个月大的时候,躺在木桶里,漂在河上被师傅捡的。

    被师傅捡到的时候,他身无他物,只有脖子上挂着一块白色的玉,玉上刻着“程”字。

    从此以“程”为姓,白玉为名。

    大名程白瑾,名瑜儿。

    刚捡到那会师傅抱着他在西合镇闲逛,碰到刚生孩子的乳母就恳求留一口给他,这才勉强养活。

    五岁正式成了四合山上清源观的俗家弟子,练了一嘴好口才,天天念经,吃饭,喂鸡,念经,吃饭,睡觉。然后和师傅下山相面忽悠人。就这样虚度十五年光阴。

    唯一值得一题的两件事。

    一是有修行天赋,修炼了什么破晓神功,也就是路边摊级别的《清心咒》,依然勉强入了炼气六层,这般资质也算中上了。换作旁人只怕还在“下三层”挣扎。

    二嘛稍具传奇色彩。镇上的老人说,开光的好玉可以救人一命。十岁那年坠落山崖,被藤蔓卷住而生还,居然只擦破了一点皮。可惜从戴着的白玉撞在岩石上,缺了一大块,瑜儿舍不得丢,恳请镇上的裁缝缝了个袋子,贴身携带着残玉。

    除此之外,平平无奇。

    这样的学生要进宜园那就是痴人说梦。

    何为宜园?

    纵观历史,前朝大宋独尊道教,再往前大汉以法儒二家治国,大秦始皇帝信阴阳,尊纵横,诸子百家,再到数百年前西域佛宗传入,各领风骚数百年。

    为了门户之见,宗派之分,争斗无数,血流成河。

    祖皇帝建立大衍之初,召集群臣,竭尽国库多年税赋,在京都盛京城郊建立了一座学院,取名宜园。宜园之“宜”,是指学问之“宜”。

    也就是说,一切适合“学”的学问,功法修行也好,天文地理也罢,尽可在宜园之中学到。

    虽说宜园园长是一位大儒,可并无门户之见,广纳门派,江南的税收,大部分都去支持这一座庞然大物运转。

    从此诸子百家有了自己的归宿。

    宜园也一举成为天下第一大宗门。

    与其说是宗门,不如说是第一大学院,教授着传承着世界的学识。要入宜园旁听,无需资格,静坐倾听即可。可若想要得到破景境的老师指导,成为正式学生,要么腰缠万贯,要么天资卓绝。

    瑜儿自知以上两条路无望,但其实也不是没空子可钻。

    这就不得不提到宜园南院。

    太祖初年,江南文坛自成一派,在所有儒生都视宜园为圣地的时候,江南派叫起了板,互相写文攻诘,差点引发南北儒生在京城聚众斗殴。

    为了同化江南顽固派,陛下谕旨一出,留都应天府应王爷带头,江南巨商跟风,出资在姑苏另建了一间宜园,又称作宜园南院,简称南院。南院不论规模名声实力,都差北边那座远矣,可也借此堵上了酸儒们的嘴。

    为了体现南院也是宜园的一部分,每一年南院文武六艺排名最前的五十位学生,会登上龙鲤榜,无条件北上宜园读书。所以先用大价钱砸进南院,然后拼命冲击上榜,成为了最简单有效的入学宜园的方法。

    江南贪腐是大衍闻名,官有权,商有钱,官商勾结。虽说炼气六层是过了南院初试要求,但那些官宦商人子弟,都想来分一杯羹,一来二去,名额内定了不少,加上自己是穷酸道士一个,哪里去给考官塞钱?初试被挤掉,八九不离十吧。

    程白瑾一个劲地挠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