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五章 图谋并州(第1/2页)  三国之王者降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汉朝的并州大部分,与河东郡一起,构成了后世的山、西。晋地素来就有表里山河之称,境内大山大河纵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袁绍去了冀州之后,一边与公孙瓒争青州,一边又趁着并州刺史空缺的机会,表自己的外甥陈留高干为并州刺史。

    高氏乃是陈留名门,高干自小就文武兼备,才志突出。当年就是他与荀谌一起游说韩馥,让韩馥把冀州拱手相让给袁绍的。

    高干还有个从弟高柔。高柔也是非常聪慧,他早早就预测到了兖州必然会发生动乱。而且直接断定张邈和曹操之间必有一战。然后就劝大家一起离开这个四战之地,不要受战乱的波及。大家都觉得张邈和曹操关系好到只差穿同一条裤子了,张邈又怎么会背叛曹操,你个年轻人懂得什么,尽瞎说。于是纷纷不听高柔之言,只有高干知道自己这个弟弟不是糊涂人。得知消息之后,遂从并州招高柔以及自己宗族前往。后来高氏前脚刚走,后脚就爆发了张邈、陈宫迎吕布入兖州的大事。兖州大战一起,众人就悔恨不已。只叹自己当初为何不听高柔之言。

    李利对并州起心之前,河东的探子就已经分了数批潜往了并州。对于高干,李利从以往的记忆当中知道他的名字,但却不太清楚他的事迹。不过李利坚信每一个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都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

    秉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精神,李利决定先把对手的情况摸个透。这会高干其实也是刚去并州不久。并州的情况,在高干看来,可以说是十分糟糕。

    并州从先秦以来,这里就是边地,是汉、胡的缓冲区。从西汉开始,胡人入塞来投降汉朝的,基本上都被朝廷安置在了边境。从凉州到并州再到幽州这一线,边郡境内到处都是胡人。

    一方面是边境也有草场,刚好让投降的胡人来放牧。二是朝廷也不放心让这些胡人进入中原腹地。三是朝廷希望再有胡人南下来犯时,边地的胡人会给国家充当一下炮灰。先让胡人自相残杀一下再说。

    汉朝可不是什么只知道讲仁义道德的王朝,西汉就不说了,只看东汉上至皇帝,下至大臣们,把南匈奴玩得欲仙欲死,就知道汉朝对胡人的掌控手段了。

    凡事有利总有弊。边境的胡人一多,对于当地的汉人来说,自身的权益自然就会受到损害。边地的汉、胡两族相互对立仇视不说,在并州当官,也是一件非常高风险的事情。尤其是在动荡的东汉末年。

    因为是在边境,胡人也好,汉人也罢,人人习武以自卫,性格悍勇,爱憎分明。官府一有什么事没处理好,搞不好就会引发。

    汉灵帝末年,因为朝廷屡次征发南匈奴军队进行平叛,匈奴人烦不胜烦,于是起兵造反,把西河郡守邢纪和并州刺史张懿都给杀了。后来董卓接任并州牧,却赖在河东观望洛阳形势,死活不往并州赴任。再后来,并州刺史丁原,在洛阳被董卓给火并掉了。

    或许是因为并州的主官屡屡不得善终,所以并州刺史之职,却是被袁绍给先下手为强抢了下来。

    因这几年关东诸侯反董,董卓又退缩到了关中,天下各处诸侯们,都趁着朝廷弱小的时候,迅速壮大自己。这边关之地,自然也是无人去管。凉州因为是董卓的大本营,情况稍微好一点。也可以说凉州最大的叛军,其实就是汉人武装;幽州因为有个视胡人如同杀父仇人般的公孙瓒在,胡人被打得不敢南望。也没啥事;冀州是袁绍的大本营,也能得安然无事。只有并州,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又没个一州主官在这里镇场面。所以这几年,这里就彻底放了羊。

    不但南匈奴、东羌、乌桓等各部胡人在并州大地上策马驰骋。还有黑山贼张燕,一会流窜到冀州,一会流窜到并州南部上党。让高干好不头疼。

    现在高干在并州能彻底掌控住的地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