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天外来客⑴(第2/3页)  蓝光之蓝光计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设计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考核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执行任务能力,检验相关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长征七号搭载的远征1a是远征一号的改进型,它可以通过自身动力,将搭载载荷送入不同工作轨道,节约载荷燃料,延长载荷寿命,是航天发射更加经济、灵活、称为“太空摆渡车”。

    走进米棣的办公室,他正在看报纸,郝秋岩把办工桌上刚沏好的龙井茶倒上一杯。

    “沏一杯龙井茶,栽一株凤凰花;赏一帘夏初雨,静听雨声如沙。”

    喝完一杯还要倒,米棣开玩笑地把他拦住:“实在不好意思,今年天旱,茶贵呀!”

    不屑于他:“啥时变得这样抠搜!”

    米棣:“宇宙又现类地行星,移民外星有戏了。”

    郝秋岩笑着:“移民外星‘游戏’了?”

    米棣:“我还没看完,你看看。”

    他把报纸递给郝秋岩,仔细看了一下:

    英国《自然》杂志2日在官方网站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一个比利时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3颗围绕一颗矮星公转且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

    科学家说,待新一代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后,他们将得以进一步观测这些行星是否具备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

    或宜居

    这3颗行星围绕公转的是颗“名副其实”的矮星,表面温度仅为太阳温度的一半,质量只有太阳的十分之一,比木星大一点,刚刚达到恒星的标准,距离太阳系不到40光年。

    不过,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相比,这3颗行星与矮星的距离要近许多,其中更靠里的两颗接受的辐射量约是地球的4倍,公转周期约为1 5天到2 4天;最靠外的一颗所受辐射量是地球的两倍,公转周期尚难判断,估计在45天至73天之间。

    科学家们根据这些信息推测,这3颗行星应该处在这颗矮星的宜居带上,大小可能与地球类似,还可能存在水和大气层,星球表面部分区域适宜生命存活。

    只是,更靠里的两颗行星可能与月球类似,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太阳”,即一侧永享光明、一侧长眠黑夜。

    赌赢了!

    此前,不少科学家都热衷于观测与太阳大小接近或更大、更亮的恒星,期待能在它们的行星中找到宜居的类地行星,而这类“星光暗淡”的矮星往往不受待见。

    然而,由于“大个头”的恒星辐射太强以至于将周围行星的特征完全掩盖,以人类目前的观测技术难以捕捉,而不那么“强势”的矮星则更容易将附近的行星“暴露”出来。

    比利时列日大学教授米歇尔吉伦决定挑几个矮星,带领他的团队试试运气。最终,他们赌赢了。

    由于这些矮星用肉眼甚至一般天文望远镜都难以观测到,吉伦和其他研究人员于是利用一架更为精密的天文望远镜,从去年12月起花62个夜晚观测这些矮星的星光和亮度变化,其间还捕捉到了转瞬即逝的“日食”。

    研究团队在报告中说,这次发现开辟了地外生命研究的新领域,未来研究前景广阔。

    “那种感觉就好像你突然发现身边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竟然是王室成员,”项目参与者之一、专注研究矮星的美国天文学家亚当布加斯说。

    刚起步

    不过,这一发现只是起步,后续研究还将持续数年。今后,科学家们将观测这些行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甲烷分子。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于2018年发射新一代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届时,科学家们将能够分析这些行星是否存在大气层以及大气成分,以判断这些星球与地球的相似程度。

    至于向这些星球“移民”,短期内恐怕难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