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4章 为何会不一样(第1/2页)  伐清与殖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香河县城外空地,郑恩身后是万余十二到十五岁的少年亲兵簇拥着,前面是数千香河百姓对着郑恩作揖。

    香河是临近北京的一个县,又在运河要道,按前些年的标准,那是响当当的大县,一个县的人口和繁荣要超过偏远地区的一个府。

    不说别的,时下的海南岛,近四万平方公里的岛屿面积,设琼州府领3个州、13个县,人口不过25万,繁华程度更是不能跟前些年香河最辉煌的时候比。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从毛文龙死后,后金没了后顾之忧,从崇祯二年开始,后金先后五次大摇大摆的入关,每一次都要经过香河,香河先后被劫掠了五次。

    后金所过之处,又都是带走一切金银珠宝加粮食,还有就是人畜。

    这里的人畜可不是说人和畜生,后金记载的人畜是指同一物体,什么呢?可以回想一下五胡乱华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有一个类似人畜的名。

    老幼和抵抗的青壮都不小心死亡了,剩下的就都是人畜了。

    五次地毯式的劫掠过后,香河除了房子还依旧拥挤繁多,其它的是很少了。

    数千立于郑恩的百姓,就是远近能赶到的、香河的全部百姓了,不知道有多少会在一两月后,因为头皮硬而丧命。

    郑恩看着这些仅剩的百姓,心中是有些内疚的,无比的纠结要不要做接下来的事情。

    “算了,死道友不死贫道,况且闯贼虽然残暴、投顺的原明军虽然不仁,有着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名气,但这梳的篦的都只是钱粮而已,一般不会要你的命的。

    何况这钱粮还是自己给的,再说留在这香河,死的百姓铁定还会更多。”

    郑恩小声的自语,之后下定了决心,虽然内心愧疚,面上却是无比的和蔼,始终保持着微笑。

    “父老乡亲们啊!你们这是折煞我也,我郑恩不过是一黄口小儿,见乡亲们实在过的艰苦,不少已经在饿死的边缘挣扎。

    才从军粮中拿出一部分给大家,又从我郑家自掏一些银子给大家。

    只想大家能在这清虏与流寇交替为祸的艰苦时期,能活下去!

    况且乡亲们都是忠于大明的义民啊!自监国东猎以来,香河是第一个开城迎接的。

    这一年的粮食,十两纹银又算得了什么?况且还有不少以文钱代替?只要乡亲们能过的好……”

    下定决心的郑恩说着半真半假的话,也不脸红,因为他知道,如果说话有丁点漏洞,要玩完的就是麾下的三十万人了。

    没了自己,历史可能还是历史,惶惶大清,可能还是天朝上国了。

    至于铜钱哪来的?这还是郑恩知道麾下六万大军加一万少年亲军,及二十余万的军队家眷,竟然还有带着铜钱出逃的。

    自己银子都搬不过来,还大把大把的撒,你们还带着重的要死还不值钱的铜钱,为此郑恩发动全军,将所有铜钱及破铜烂铁,全部花银子买了过来,之后一转手,送给了香河的百姓。

    按人头算,总共是一年的口粮,价值十两的银钱,对于穷困潦倒,易子相食的香河百姓来说,这就是天大的恩惠,谁授与天大的恩惠,谁就是天大的恩人。

    哪有不感谢天大的恩人的道理?

    这其中还包过不少读书人,被劫掠五次之后,读书人也是穷书生。

    “父老乡亲们!我们的大军妇孺已经提前出发,我这身边只有这上万的孩儿,就不能久留香河了。

    记住,拿着钱粮赶紧跑,三角淀就在不远处,如今又是春夏季节,芦苇丛生。

    往芦苇里面一藏,一年的口粮再配上嫩芦苇、野菜、淀里的鱼虾,藏个年都没问题。

    除非是我再领大军杀到,接大家出淀,否则不到粮尽,乡亲们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