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新项目的命运(第1/4页)  大兵闯非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林树材又看了一眼纸片:“那个教会所在地有多少人口?”

    田帆:“依法卡拉是个山区小镇,归属莫罗戈罗省,人口大约8-10万左右吧,也许能多点?这个没具体调查过。”

    “8-10万……林区面积有多大?”

    田帆:“大约……有几十个平方公里吧?”

    “林区的道路情况怎么样?”

    田帆想了想:“我坐车跑过一趟,还算可以吧,都是土质公路,估计到了雨季会些麻烦……还有,林区到小镇之间隔着一条河,河面很宽,河里有成群的河马,所以必须要坐摆渡船才能过去。”

    林树材急忙追问道:“那木材怎么从林区运过来呢?”

    田帆:“听当地居民说只有一个办法:沿河两岸架设钢缆索道,用绞盘拖拉。”

    林树材:“这么麻烦……绕路不行吗?”

    田帆:“林区夹在鲁斐吉与卢韦吉两河之间,绕不过去。”

    林树材点点头,又在纸片上画个圈:“当地有木材市场吗?”

    田帆肯定的摇摇头:“没有。我考察过依法卡拉市场,除了民用木炭和少量板材之外,几乎没有木材生意可做……对了,那里有个火车站。按理说,木材只要在依法卡拉装上车皮车,沿着坦赞铁路不到400公里,就可以一路直达d市海港码头,很方便的。可是车站的货场里,堆满了多多的长着杂草的木材。”

    “噢?”林树材眼光一亮。

    “我手机里有照片。”田帆拿起手机边翻找照片,边继续说道:“教会自己也有一个小型的木材加工厂,是木夏先生私营的……哦,这些木材的样板就是木夏送给我的。虽然加工场只有一台50年代的德国带锯,可场里场外,道路上,库房里,到处都是被扒光树皮的红木。附近居民要想加工木材,只能到这儿来。一锯3000先令。约合人民币10块钱。”

    林树材:“一锯10块钱?够便宜了。大侄子,你说的这一锯是什么概念?”

    田帆:“就是工人们推着拉木材的小车,从带锯这边走到那边……”

    林树材:“等等。大侄子,你说工人推着拉木材的小车?下面有轨道吗?”

    “好像有吧……我没注意。”

    “有轨道……那应该是跟带锯联动的呀,不然怎么把控进锯的速度,怎么保证锯材的质量?……再说木材有粗有细,哪儿能按锯算钱呢?”

    “林叔,这个我真的不知道。”田帆从手机里找在依法卡拉拍的木材照片:“林叔,您看……这就是那台带锯……这是推木材的小车……这是那棵红木,直径比我还高呢。”

    林树材边翻看照片,边满意的说:“好,好哇,依法卡拉,生财宝地。不怕你们笑话,我做了一辈子木材生意都是在下游打转转,压根也没见过国外真刀真枪的木材加工厂。”

    田成斌:“哎,以前好像听你说,在东南亚有你的木材基地?”

    林树材苦笑道:“哎呀,哪儿有什么木材基地呀,全是骗人的鬼话,猪鼻子插大葱——装(象)相呗。做生意就这样,特别是做木材生意,你不说自己大,谁知道你大?你不说自己有木材加工基地,谁相信你能拥有好的木材资源?”他顿了顿:“这次可不一样了。打从见到大侄子的黑木雕,拿到大侄子带来的红木样板,我这心呐,腾,亮了。”

    田成斌:“有那么神奇吗?”

    “当然。”林树材又拿起张纸片:“不瞒你们说,昨晚我紧急约见了一个曾经在印尼开红木加工厂的朋友,我俩谈了差不多一夜。”

    田成斌:“谈什么呀能谈一夜?”

    “谈在坦桑尼亚建立咱自己木材加工厂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田成斌关心的:“哦?结果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