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秉烛夜谈(第1/3页)  曹大当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啊,我大兄曹操!”曹铭目光炯炯的说:“如今天下诸侯中,唯有家兄有能力匡扶汉室。”

    “曹操,曹孟德。”张公公心想:你还真敢说,举人避亲,你倒好,快把你兄长夸成一朵花了。

    张公公冷笑道:“曹孟德所占据的兖州,乃是四战之地,自顾尚且不暇,怎有余力扫平天下。”曹操是公卿大臣们最不看好之人,因为在士族清流眼中曹操是阉党之后,曹家发迹就像暴发户般,这是不能被世家所接受的。

    张公公乃是宦官,多少还念及一点香火情,话锋很钝,“曹孟德兵缺粮短,至今依附于袁本初名下,你说他能救世,简直是可笑至极。”

    曹操根基浅薄,无论是势力还是名望,都比不上二袁、二刘,也难怪张公公不看好曹操。

    曹铭笑道:“不知张公公可曾听过‘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这句话。”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桥玄等人看好他,以知人著称的南阳许劭,更是看重曹操,留下一句经典的点评,令曹操声名鹊起。

    张公公素来讨厌月旦评、名士评之类的东西,他认为大汉朝沦落到这个地步,都是那些腐儒清流造成的结果,像王允之流,将董卓诛杀之后,不把握好机会,兴复汉室,反而又引出李傕、郭汜之祸。

    “不过是几句评语而已,那些酸儒的论调不算什么。”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张公公的内心已经有些动摇,因为天下间想要成大事、建功立业之人都以得到月旦评的评语为荣。

    曹铭不置可否,点燃火盆的炭火,“大丈夫当有鸿鹄之志,汉高祖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何其壮哉!光武帝也说过久者事竟成也。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如今天下动乱,群雄割据,试问有何人像我家兄长那样,只身刺董,带着残兵弱旅追杀董卓西凉铁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公为何小觑我曹家之人!”

    曹铭从张公公的谈吐中,知其身份不凡,说不定是天子近侍,有意为曹操竖立良好形象。

    “这些见地,你这少年怎么知晓?我记得之前你的智力宛若稚童!”曹铭所说的话震惊到张公公,尤其是那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曹铭嘴角勾起一抹笑,用铁钩拨动火盆中的炭火,“被刺客打破头颅,没成想因祸得福,脑袋开了窍,至于这些话,是大哥和家父交谈时,我听来的。”

    张公公默然道:“你倒是博闻强记。”张公公把手靠近火盆心中暗叹:“这曹家当兴啊,老大是一方诸侯,面前这小子也妖孽的很,不妨在曹家投一注,将他们护送到兖州,结一个善缘,再去袁氏那里。”

    “说吧,你想让我做什么,如何保全你的性命?”

    曹铭忍不住打一个响指,“不是我一人,是我曹家一百余口。”

    “我只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家伙,哪有能力救你曹氏全家。”张公公嘴角抽动一下。

    “公公先听我说完。”曹铭继续道:“后天陶谦会派手下的部将护送我们去兖州,但是他派的部将名叫张闿,曾做过黄巾贼寇,我害怕他会见财起意,害我曹家。”

    张公公道:“你是怎么知道张闿是黄巾余党的?”张公公不太相信一个少年人,整日流连在街巷中,郡城都未出过,怎会知道张闿的身份。

    曹铭笑道:“张公公也太小看我们曹家的情报了。”

    “既然你们曹家知道张闿是黄巾余党,为何还让他们护送呢。”

    对于这一点,从曹家老宅出来之后,曹铭已经想通,曹铭梳理好措辞道:“很简单,陶谦身后是庞大的世家势力,如今他放下身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