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结婚(第1/2页)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和赵鹏把结婚证领了,这回两个人是名正言顺的夫妻了。为了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挑了一个容易记住的一天,农历七月初七,乞巧的日子。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没撒过谎的孩子蹲在黄瓜架下,可以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

    我没听到任何声音,只知道从今以后,自己是赵家的媳妇儿了。婚姻,一开始是两个人的事儿,渐渐的两个家族就参与了进来。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族的融合、磨合,是所有精神的、物质的,生活方式的……的交融和习惯的过程。就好像两个竞技团队的摔跤选手,对打之前要互相鞠一躬:请多包涵!请多指教!然后,大幕徐徐拉开,演出开始了。

    我并没有发出喜帖请同学们喝喜酒,原因是赵家没这个打算。公公老赵头儿整天忙着扫煤,脸都顾不得洗一把,我看到的公公就是一个黑脸包公,只有眼白和牙齿是白的。婆婆苗青青风湿病啥也张罗不了,家里再就没谁了。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赵鹏讷讷的说,然后转过头看别的去了。我不明白:忙和结婚有什么关系吗?再忙结婚也要张罗张罗吧?用我妈的话来说,就是:娶个寡妇儿还得办两桌儿呢!这是图省钱啊还是瞧不起人啊?这个人家可真是……

    我不愿意争什么,赵鹏对自己好就够了,又不是和形式过日子。我和赵鹏决定旅行结婚,一来花销少,二来也免得同学们要喜酒喝,见面尴尬。

    八月五号,李家大摆宴席,热热闹闹的嫁女儿,我和赵鹏这个时候早已在异乡看风景了。我妈拿着我和赵鹏的大红结婚证,摆在高低柜最显眼的地方,算是给客人们一个交代。赵家反倒鸦没声、雀没静的,朋友们听说赵鹏结婚来参加婚礼,赵鹏家连个人影也看不见。苗青青穿着平时穿的灰布夹袄,慢慢吞吞的走出来告诉他们:“我儿子不结婚,旅行去了!”。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明白:难道传言有误?

    三天回门,我和赵鹏风尘仆仆的往回赶。那年下暴雨山洪暴发,我的喜车差一点就掉进河里去了,车子前脚刚冲过桥面,洪水就漫过了桥……后面的车直接掉头返回了,只有我们这辆长途公交大巴车,一路惊险的躲避着山上时时倾泄而下的股洪水和滑坡的山石,过五关斩六将的回来了。

    婆婆苗青青摆了两桌酒,一桌是赵鹏的朋友,一桌是自己家里人。三大姑姐赵玉代表在外地的家人,给我倒了一杯啤酒,欢迎我加入赵家。赵枝一家三口也来了,公公破天荒的洗净了脸,坐在了桌子旁。我这才发现:原来公公是个很白净的人,还有点儿黄头发,自来卷儿!婆婆苗青青给我夹了一块拔丝地瓜,说:“吃吧!你爱吃甜的,这是我特意给你做的。”。话很简单,但是听在我的耳朵里却很温暖,我的眼圈儿一红,鼻子一酸,低声说道:“谢谢妈!”“哎!”苗青青笑着答应了,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儿,塞给了我:“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这个家有啥你就跟着吃啥,我也不会说啥,反正,也不会亏着你就是了。”我想笑,却哭了,我想起了回来的路上那些尾随而至的山洪和奔波之苦。三大姑姐赵玉笑了:“看把她高兴的!”“吃吧、吃吧,都凉了!”,婆婆一个劲儿地往我的碗里夹菜,我低着头默默的吃,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心里有点怯怯的,就像刚转学的学生。公公言语少,捡着吃外孙子沈东吃剩的饭菜,唆啰着那个没有肉的鱼头。我说:“爸,给您吃这个!”,说着把一大块鱼肉夹过去,放在公公的碗里。婆婆和赵玉互相看了一眼,笑了。赵枝说:“没事儿,咱爸就爱吃鱼头,你就让他吃吧!”。孩子多的家庭,父母能吃到什么?我猜公公不爱吃鱼头,因为他把鱼肉吃的很香甜很满足。

    这顿饭吃的时间不长,吃完了就各干各的去了。那屋的朋友们也喝得差不多了,站起来礼貌的道别了。婆婆站起来要去刷碗,我抢了过来:“妈,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