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拜文庙(第1/3页)  五十年的记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潍县城文庙址在东门大街路北,等王文华一行人边说边笑从县衙步行过来时已到正午,王文华建议先在路边的小吃摊位上吃点东西再进去拜文庙,众娘子军一路走的呼哧带喘香汗淋漓,不出意外纷纷同意,也都想借着吃东西的时候歇歇气力。

    潍县文庙占地颇大,清末潍县出过两位状元并被引入刻书立专,更是使得人气爆棚,香火不断,四下里慕名前来叩拜的莘莘学子和达官高贵更是犹如过江之鲫不知凡几,也因此让文庙周围这一片的各种生意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萧条,出现了病态的繁荣,王文华他们一行人找了个装修古朴的小馆子排闼而入。

    “杨梅,你吃的来我们北方的粗粮吗,我们这里比较有名的小吃朝天锅,煎饼卷肉,呵呵。”王文华一边找座位一边暖心的问询跟在旁边的杨梅:“我知道你们南方人普遍吃米饭细粮,如果你有什么忌口可以说出来,否则招待不好你回头落得杨专员的埋怨。”

    “怎么会,虽然我是上海人,但我比较特殊,我的饮食习惯随我妈妈,你不知道吧,我的妈妈就是你们山东青岛人,所以粗粮我也吃得来的”杨梅感念王文华的细心体贴,细声细气的答道。

    同行里一个叫杜鹃的女同学接过杨梅的话,说道:“那杨同学你可有口福了,咱们来的这家馆子做的朝天锅可是远近闻名,我从小就喜欢这家馆子的味道,时间长了不吃还会夜不能寐,哈哈。”

    “是呀是呀,我也是我也是。”

    “你呀就是一只饕餮,说什么为了拜文庙,其实就是为了过来祭奠五脏庙。”

    几个女孩子叽叽喳喳的互相打趣,王文华待到大家纷纷落座,招呼店小二:“来一个大份的朝天锅,多加肉,顺便上你们店里的几个拿手小菜,煎饼先来五套,不够再要。”

    “好了恁”小二边答应下来边去后厨下单,王文华他的几个女同学兴致盎然的跟杨梅介绍着潍县的各种名小吃,大家年龄相仿因此话题也是拍至沓来,不消一会儿一份热气腾腾的朝天锅便上桌了,等到所有菜食上齐,大家纷纷引箸竞食,看着厚大的五花肉香气弥漫肥而不腻,各种时下鲜蔬也是水灵,小馆的几个小凉菜也是各具特色,一群人吃的大呼过瘾,杨梅更是不顾舒雅大口吞咽,显然这些菜品很合她的胃口,没想到一个娇滴滴的南方女孩竟然对北方美食如此喜爱,看到这里王文华禁不住的微笑。

    等到大家大汗淋漓的吃完朝天锅时,几个人好似是经年老友,已经变得无话不谈,小二收拾好桌面上来几杯清茶,几个女孩丝毫不顾文华在侧,一边抚摸肚皮一边直叫吃胀了吃胀了。等大家漱口饮茶歇息片刻,借着王文华去会账的时候纷纷走到饭馆的门口等他,等王文华出来一起朝着文庙走去,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小喜鹊杜鹃福灵心至,当然这个“小喜鹊”的绰号也是刚刚在饭馆里经过大家一致公推产生的,

    杨梅说道:“百步走就九十九,那咱们接下去千步万步怎么算,还不成活化石了吗?”

    几个年轻人一起哈哈大笑,小喜鹊杜鹃学着乌龟的样子蹒跚了几步,这下逗得大家更是捧腹不止,一路欢声笑语很快走到文庙门口。

    只见庙门面朝大街,大街东、西之木牌坊上书“德配天地”与“道冠古今”几个大字,选料古朴,字迹端庄大方,韵味悠长。庙门外有围墙栏之,东西两侧均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的石碑。进围墙,迎面棂星门上石匾书“文庙”二字。王文华一行几人边走边说,几个女同学看杨梅明显喜欢王文华,也都成人之美让二人同行,王文华后知后觉,只是以为自己作为东道主应该尽地主之谊,口若悬河的向杨梅介绍着文庙的悠久历史和名人趣事,走进院中,泮池上有小桥上书“洙水桥”,桥侧石匾刻有“潍阳”二字。王文华指着石匾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