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砖头的滋味(第1/1页)  人生峥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这个样子,在他们眼中父亲从来都是一个流血流汗不流泪的人。

    冬天的早晨起床是最痛苦的事了,而父亲沈双山总是天不亮就出门,他要赶在孩子们起床之前把炕火烧热。为了省柴炕火只在睡觉前燎一燎,就着这点儿热气大家睡下,不到半夜热气就都散了,屋子里的空气顿时变得凝固起来,像刀子一样又冷又硬,常常半夜里就把人给冻醒了。宜戎因为被子太短,每晚睡前必要用腰带把被子系住,免得脚跑出来,再把脱下来的衣物一件一件覆在被上,连袜子都要盖上。一觉醒来两腿酸麻,即便这样他也不愿意离开被窝,母亲吴氏总要颠着小脚千呼万唤好几回他才肯露出脑袋,然而他仍按兵不动,缩在被窝里顽抗着外面的严寒,鼓上几次勇气才将胳膊伸出去抓住被子上的棉衣。他没有衬衣,只贴身穿这件棉袄,自上身至今还未曾洗过,又油腻又肮脏,硬邦邦地像一块铁,挨到身上让人不由打冷颤。他迅速套上,从被窝里带出的一点儿热气被这铁一冰他又刺溜一下钻进被窝,结果把身边的弟弟冰了一下,兄弟两个蜷在被窝里更不想出来了。这时他们的父亲背着柴火从外面进来了,把头上的帽子往炕沿上一摘说道,娃儿们先别起,等会儿爹生着火暖一暖再起。

    不知是父爱的温暖还是柴火的热气,总之后来他们回忆起冬天早晨起床的情景少了许多当初的痛苦多了许多温暖的回忆。

    前面已经说过沈双山曾经是个手艺很不错的木匠,他为人加工各种各样的木器。大方的主顾会拿来木料让他在自己家里加工,精明一点的怕木匠贪污木料就让去他们家里或者自备木料。每逢在自家院里做时吴氏就打发宜戎宜晴出去帮忙,结果无一例外被轰了回来。

    去——去——回去——

    那倔强的口吻让人还误以为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然而那恰恰是因为他对子女深沉的爱。

    而此时兄弟俩看见的父亲不安而惊惶,他们猜的不错——这不是一般的灾难。

    这一天,沈双山像往常一样挑着担子一条巷子接一条巷子地吆喝,家家户户的大门都紧闭着,不费些嗓子他怕是里面听不到。整整一天沈双山什么都没有卖出去。他想回家的时候再碰碰运气便决定绕远一点,沿着内城墙往南门的方向走去,这里虽偏僻但小商小贩来的也少。来到一处民房前他正要将手里的拨浪鼓举起,前方忽然出现了五六个日本兵,沈双山想躲避时已经来不及了,他本能地侧过身去往大门前移步。

    站住——为首的一个日本兵尖着嗓子叫。

    沈双山看到这队带刺刀的鬼子时已经吓得魂不附体,现在听到这声“鬼吹灯”他更呆若木鸡,脑子里一片空白,就像鱼即将被宰前先被击昏了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时的这道鱼肉就是穿着短褂、戴着小帽,身子佝偻、一脸恓惶的小老百姓沈双山。

    鬼子们一哄而上,他们是看上了沈双山挑子里的东西。几双爪子抓呀抓、刨呀刨,不到几分钟就将东西抢了个精光。抢完了东西,鬼子们仍意犹未尽。为首的那个看着大气不敢出的沈双山似乎想了一想,从地上捡起两块砖头洋洋得意地把它摞在沈双山的头顶,他的同伴中立即爆出一阵狂笑,那声音让人联想到狼,不,是疯狼。

    他们围着沈双山又转了两圈,仿佛在欣赏一个作品,然后用蹩脚的汉语恐吓道,不许动!不许动!

    其实他们的恐吓是多余的,沈双山根本没敢动,不仅如此,在日本兵早已尽兴而去,沈双山仍然顶着砖头站着一动不动,好像鬼子兵已将他画地为牢了。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