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回娘家(第1/3页)  重回八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月十六,是个传统的大日子。和每年端午节后一天五月初六,年后正月十六一样重要,这是女儿回娘家,做奉献的时候。出嫁后的女儿,无论年纪大小,都会带上或多或少的礼物,到娘家走一趟,没有爹娘,娘家兄长弟弟家也是一样。还要带上孩子,走十几里地,吃上一顿饭,心满意足地再赶回来。这就是一种隆重的仪式,是一种心理回家的仪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传统的一部分。那首民歌《回娘家》就是描述这种活动的。

    包巳起床较早,昨天一整天没有摸笔,他还有很多事没做。今天要把几首曲谱寄出去,还要通知丁香,两家家长礼节性会晤取消了,不要紧张兮兮地担心。还有,包妈肯定叫自己上街买礼品,要去娘家走亲戚,有可能还会叫自己骑车送她。

    二叔家有张小桌子,是架子车废旧钢圈焊制的,很轻便,包巳搬着就去了屋后树林里。天色刚亮,白雾还没有到成霜的时候,空气清凉,包巳不由打了个哆嗦,真特吗爽快!

    小鸟乱叫,蹬掉大枣树上的果子,被砸的花狗吓了一跳,转头盯着大枣看了一眼,继续跟着包巳走。家里的土花狗原本早起要晨跑撒欢顺便解手的,包巳要出来,它只能先跟着保护一会儿。

    包巳铺上纸,把前天的三首歌分别写出五线谱和简谱,抄写三份。添上一封信,信中介绍了包巳音乐创作室的组成和已经搞出来的作品。这就是提醒上一次的作品已经寄到,该看看听听了。然后说明自己环境和经济情况,说没有钱买空白磁带了,在学校里有几个女生同学,把这些歌演绎得非常满意,效果非常好。最后明确说明,这份曲谱是一稿多投,希望得到外界帮助。自己还有很多想法,会有更多的东西很快出来,自己和伙伴们很有信心。

    见家里的烟囱还在冒烟,二叔已经伸头看自己两遍了,想了想,又画了一幅画,一个小媳妇正在步行,只是有点臃肿不堪,背后背着个小女娃娃,胸前挂着围裙,围裙兜里塞满蔬菜果子,左手拎着个篮子,里面是鸡蛋糕点,上面系子上还绑着个大公鸡,右手掂着两只鸭子,呱呱叫地作势挣脱。那小媳妇头发散乱,衣着凌乱,一副慌张模样,身后一个可怜兮兮的小男孩,正在小跑,脚边还跟着条狗。眉目间小媳妇正是丁香形象,小男孩也像前天画的撒尿进酒瓶的淘气鬼。

    包巳满意的看了看,就得可以逗丁香一笑,不知道她是什么反应?觉得右边前方空白太大,又在那里写上几行字:前年孤身去嫁人,春来秋去很想家,三年打仗有缴获,带点物资看爹妈。

    收拾一下,回家对爸妈说:“我等会儿上街,还有什么事吗?”

    果然,包妈说:“你去了就回来,中午去你姥爷家,你割块肉,买包月饼就回来。”包巳只得答应。

    走亲戚带块肉的风俗,在别处很少见,只有包巳家乡很常见。往南过了淮河就不行,那边的风俗是家里死了人,才能拿肉上门。往北百十里,也是不兴这样的规矩。但包巳知道,湖南广西和西北,也是走亲戚拿肉当礼

    物的,有的地方还拿猪腿做礼物。

    包巳几口扒拉一碗稀饭,背着书包,车子后面卡着个竹篮子,骑上就跑了。

    刚出村口,走到晒场边,就见本村邻村的一班年轻人,并排往前走,把路面挡住了,包巳摇铃,几人回头一看是包巳,连忙让开。一个高个青年喊:包巳!车子上带人没?捎上我吧!

    这是包子修的二哥,以前在村里学校,和包巳同班一年。包巳说:你跑一截路,上大路再坐。

    包子修二哥叫包二安,黑瘦高个,早已不上学了,嘴长得是地方,能吹会擂,一路上跟这个打招呼,跟那个打招呼,还抽空把包巳吹捧一番。他听弟弟说过,广播里的那些歌,都是包巳搞出来的,已经有县里和地区来人资助了,调来录音机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