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买香烟送礼(第1/3页)  重回八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午饭还是在营业所,杨师傅做的是蒸面条,这是一种地方面食,细面条蒸透,另一口锅炒菜,是黄豆芽和肉带汤煮,然后把面条和菜拌在一起,就成了面条豆芽混合的蒸面。油水被面吸收,油光圆润,松散香软,很是诱人食欲。

    小包包巳正在长个子,很喜欢吃这种油水十足的饭食,只是这种面条老杨要加钱,除了饭票,还要菜票,明显不合理。加两毛钱菜票打了半斤,刚端碗出来,就看见丁香拿着个大饭盒过来,老杨直接给打满,还按得紧紧的,也没有收饭菜票。丁香看了包巳一眼,抿着嘴走了。

    杨师傅明显对学生和营业所员工使用双重标准,肉块切得小,拌面时肉块落在下面锅底,他给员工盛饭,是用锅铲从底部铲的,给学生们打饭,就用筷子,从上面捞。

    田小明就嘟囔着,碗里一块肉也没有。李少浒也说:老杨的刀太快了,切得这么薄,才搞到两块指甲盖大小的肥肉。

    在这里吃饭的职员基本都是单身年轻人,结婚成家的都是自己开伙做饭。因为自己做饭,可以节约更多的买菜钱,或者根本不用买菜,甚至连米面都不用买,想不到的东西都有人送。

    农行乡镇支行营业所也是重要金融单位,本乡的金融单位还有个农村信用社,和农行营业所在隔壁办公,包巳根本分不清那些人员都谁是谁。各门市部的营业款销售款、邮政所汇兑资金,每个逢集都要结算,他们业务也很忙。

    现在农村开始鼓励兴办小工业,支持个人小额贷款搞创业,这里面的事情就多了。熟人可以拿到低息或者无息贷款,不知底的农民哪里知道金融政策是怎么回事啊?那些扶持资金发放进度,还不是人家银行说了算。

    这就开始滋生腐败和酝酿不正之风。邻村的张山兄弟要建设个吊丝窑,烧制黏土红砖,就来找营业所主任,老主任叫张云富,和张山是本家,张云富就是李少浒的姥爷,家是包巳邻村的。

    送礼是必须的,本家也不例外,亲爹来了不送也不行。这一点上,老张很坚持原则。

    送礼的方式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进步的,开始是除了钱之外,鸡鱼肉蛋和羊腿家养的公鸡,成袋的精米,精粉上白面,往家里送,还都是家养家产的。后来那些过时了,人家领导也吃够了,就送老鳖王八,野鸡兔子,鸡还要乌皮鸡;再后来就是直接送钱了,搞一万块无息贷款,下账一万,却只拿八千。一年正常利息也得八百多,三年利息滚起来,还有赚。

    包巳村里有位老主任,叫包福伦,老早就死在任上,单位照顾他子女,把他大儿子包子友招进去顶替工作,年轻人干劲大,骑着自行车下乡跑业务,跑了几年,业绩就上去了。八五年张云富退休,他就升到主任位置,又搞了十来年,就出事了。九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银行压缩经济量,很多经营不善的乡镇企业、个体户纷纷倒闭,经他手他发放的不良贷款、呆账死账太多,有些账目混乱不堪,有些还利息的甚至根本没有入账。事情太多,又经常吃请醉酒,他把送礼的和还款还利息的直接搞混淆了,经警立案调查的时候,他直接吊死了事。算是轰轰烈烈地玩了次过把瘾就死。

    包巳吃着饭,就看见包子友意气风发地在压水井边上剖鱼。他的新婚妻子在帮忙压水。很快洗碗离开,包巳到十字街边的

    铁皮房小卖部去,卖了一条烟。淮河烟两毛钱一盒,成条买就一块九,供销社商店里是没有这个优惠的。装进书包,叫田小明背着,几个人向学校走去。

    经过丁香门口的时候,伸头看了下,过道里,丁香已经吃完饭了,不知去了哪里?丁老爹对着小破桌子,面前一碗蒸面,还有个空酒瓶,一个白瓷大酒杯。他躺坐在竹椅上,已经有些迷糊了。

    包巳本想走过去,转念一想,示意李少浒先慢走,自己走进丁家大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