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大跌眼镜(第1/2页)  恃宠不骄枉为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留下山上的红桑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苏婵儿没有开口。因为她连眼睛都不敢睁开,这比起过山车还要刺激万分,若不是感觉到腰间有力的手臂,她甚至以为是失去了地心引力。

    到得山下,苏婵儿好不容易稳住脚,眼前的场景又让她险些晕厥。使苏婵儿感到惊奇的,是那河水的绿,绿得浓极了。

    时已夏季,但那浓绿,却给人春深如海之感。原来是两岸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水中投下绿油油的倒影,事实上是天空和地面整个绿成一片,就连她自己也在那闪闪绿色之中了。

    王爷颇有些自豪,他从十六岁打仗以来,保卫的就是这片大好河山。

    苏婵儿不由抬头回首狩山,竟是望不着山顶。

    从下往上看去,那瀑布的流水量原来是如此之大。看样子山贼的窝窝不过是狩山的几十分之一高度,甚至那根本就算不得山上,还只是建立在山脉。那怪,王爷从没有过放火烧山的想法。

    岸边停靠着近百艘乌篷船,四个当家的与王爷、苏婵儿二人上得首先上得一艘。另有几个乘船的壮汉上了船,解了系绳一行人立马出发。

    瀑布的冲力,使得他们行的很快。苏婵儿立在船头,欣赏着沿江两岸的风景,耳边依稀听见猴声啼叫,不由吟出李白那首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和红继他们相谈甚欢的王爷此时出来透气,刚好听到苏婵儿的言语,眉梢间皆是笑意。这个小女人,还真的是挺有才华!

    夕阳洒下一片金辉,微风轻抚着江面,勾起的阵阵涟漪,摇动着江中小舟。

    天空上点缀着晚霞,映衬着青山,夕阳穿过岸边的凤尾竹,把竹子修长的倩影投在江里,一群群白鹭轻轻划过江面,这是绿江最美的时候。

    不过也就意味着暗夜的即将到来,夜里行船是极不安全的。当夕阳完全消失在水面的时候,他们也停了船,靠向岸边。

    又行了几日,王爷说是离得边疆不远了,河床也渐渐窄了。

    前方就是观良山,这边也下了船,将船便宜点兑给临河的渔家,一行人准备上路。

    观良山是个好地方,依山靠水。前方有座楼阁是观良山的标志——观良阁。

    观良阁主体建筑五层,在大清王朝算是高等建筑。

    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主体建筑丹柱碧瓦,画栋飞檐,斗拱层叠,门窗剔透,其立面似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而平面则如一只展翅俗飞的大鲲鹏。

    大门朝东,背面临江。

    苏婵儿不由想起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与这观良阁惊奇的相似。

    苏婵儿一直遗憾未能领略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倒是在这边如愿了。

    太阳照在观良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

    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

    波光粼粼,美丽潇洒。

    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当真是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风景。”

    秋水就没有了,时值夏日,光线强烈,照的那水真是五光十色。在水面上还不觉得热,现下上了岸,到是身上薄汗出了一层。

    “走吧,进去坐坐。”王爷明眼瞧见观良阁的四楼上,有个白衣男子正俯身看来。

    一行人进了观良阁,观良阁倒是比外面看起来还要大些,整齐的桌椅,干净整洁。三百人虽然多,进得观良阁也不显拥挤,纷纷找了位置坐下。

    坐在柜台后面是个中年男子,见得如此多的人,忙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