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端阳御女述(第1/4页)  笔阅空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五端阳,悦称“女节”,故有即历,传史至志。

    (1)

    五月五,时当端阳,不仅纪念的是屈原、伍子胥、孝女曹娥投江,介子推抱树而死,更是因为端阳正值酷暑降临、百草丛生、实是瘟病流行之时节,因此而每到此时,胡同中众百姓家,均要采集或购买艾叶与菖蒲悬挂门框上以清洁空气,或将艾叶菖蒲燃烧,用烟熏院子及屋子。在《燕京岁时论》中曾云:“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

    至端阳时节,老北京一块据民间还有着食五毒饼、喝豆汁儿的食俗,如今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时,“稻香村” 等老字号商铺仍有此玫瑰饼出售。“五毒” 指的是蝎子、蜈蚣、蜘蛛、癞蛤蟆和毒蛇。五毒饼就是用雕刻了五毒虫图案的印模子,加盖在玫瑰饼上。端午节吃五毒玫瑰饼寓意把一切毒虫吃(消灭)掉,使它不再毒害人,以此寄托吉祥平安之意。

    端阳节则令端午节,在古时的明朝,又被北京人故称作“女儿节”。据《帝京景物略》所称:“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 ‘女儿节’。”又即在沈榜的《宛署杂记》中曾有记载而道:“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所以,至这一日,便是乃出嫁女的归宁之节日。

    在这一日,女子不仅可归宁,并且还可以出外踏青,据在《帝京景物略》中也曾有记载道:“踏青端午日,士人相约携酒果游赏天坛松林、高梁桥柳林、德胜门内水关、安定门外满井,名踏青。妇女如之,比之南京雨花台更盛。”而明人的于有丁在《帝京午目歌》中也竟曾写道:“ 都人重五女儿节,洒蒲角黍榴花辰。金锁当胸花作簪,衫裙簪朵盈盈新。” 说得正是端阳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女孩子头上簪以石榴花,还用花红绫线结成樱桃、桑葚、角黍、葫芦等形状,以线贯穿,佩戴在身上,以示吉祥。另外还有些女孩还用五彩丝线编成圆环套在手腕和脚腕上,闺房里也挂满了小葫芦、小角黍、小布老虎等装饰小件。妇女们的头上还要戴上红绒制成的蝙蝠、福字梅花等绒花绢花。这习俗叫 “长命缕”。

    在中国古时,春节是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拜年竟是当属举足轻重主重所要之活动。然则,拜年最晚能到农历二月二,但其拜年皆是男儿之所事,女人是不可出门的,如若等到拜完年罢,女人们走动已是没有了任何气氛,再者那时农忙已开始,则是最没有走动之时了,既如何是好呢?

    于是,古人便选中了这端阳节。而其然,女人选择端阳节回门实当方有许多好处,但即有一点则是古人最看重的,那便是双五在八卦中为“比和”之象,大吉,利出行。因此,出嫁的女人纷纷回娘家省亲,“女儿节”由此得名了。

    据古人认为,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太极生两仪,这此两仪则乃是阴阳。且道得那阴和阳却是相对的,如男和女相对本谓一致,因此古人在许多问题之间的设计上都是二极思维,在节日设计上亦是如此的,所以一年有男人的节日,也必定会有女人的节日,因此在中国既出现了三个极为重要的女儿节,分别是端阳、七夕还和重阳,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阳数相重,取自阳极为阴,古做女儿节。七夕当在最前,属小闺女节;重阳其次,属已嫁女;最后为端午,属老闺女,也属于所有的已嫁女子。

    (2)

    关于女儿节,故其另有着一段故事,口口相传,既也是为了传颂中华大地之前后无人者之圣后的世迹恩德,永载承天,堪尽明皇御史。

    相传唐武德六年的端阳节这一日,蜀北重镇利州城外嘉陵江一“江潭”之处,有一艘官船正荡桨于此,船上管弦悠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