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八章 劝父亲上大学(第1/3页)  雨之倾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张你还年轻,接受能力强,换个工作环境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一些事务不熟悉,可以慢慢学习,这些不是问题。”陈翠珊道。

    “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职能不同,但也有共通之处,‘秉持公心,踏实做事,’就是我们开展工作,取得成效的法则。你当过知青,经受多年的锻炼,体验过基层民生。记住这一条,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保持革命事业心与政治责任感,就没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吴航远提点道。

    闷头吃饭的张雨婷听着两人的谈话,已有劝说的意味,连忙放下筷子,左手偷偷地轻拍坐在自己身旁父亲的大腿几下。

    转头见女儿朝自己眨眼,会错了意的张文竣表态道:“大哥大嫂教导的是,一切都听从您们的安排。回去后我就和妻子说及这方面的事,想必她也会理解和支持,感激您与大嫂对我的厚爱。”

    好好的一顿饭吃得不安心,长辈之间谈公事,张雨婷本来没有插嘴的余地,胡乱开口会讨人嫌,可他们再沟通下去,真要统一思想,就难挽回了,会打乱了她原有的计划。等到父亲进入公务员行列,更满足于现状时,再劝他辞职下海比如今不知要难上多少倍。

    顾不上那么多,未等其他人再开口,抢先道:“我不支持,我反对。”

    她的突然出声,打断了几人的交流,也转移了大家的目光。

    “小婷你反对什么呀?反对无效。”吴维芸有些好笑,附上一句。

    吴维涛了解张雨婷很有主见,估摸她不会无的放矢,就想听听她怎么说。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急需的是高学历的人才,对文凭越来越重视,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就有可能局限个人的能力的提升,将来难以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脚步。”

    “我老爸只有高中文凭,目前紧要的是进入大学深造,增长学识

    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

    “如果现在就换工作,没干多久又要离职去上学,那这个调动的实际意义不大,等于浪费了干爸干妈给予的扶助。我不赞成。”

    “还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张雨婷侃侃而谈,脸上浮起了一丝促狭的笑容:“我老爸对当年未上大学的事一直念念不忘,遗憾地很,都快郁结成心病了。”

    隐晦地意有所指,她知道老爸的确有个秘密,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与当参加高考有莫大的关联。

    经历了停课闹革命、复课闹课命,十二岁就提前拿到初中毕业证的张文竣在那个年代不知道算不算奇迹,但应该算是老三届的。1977恢复了高考,他请假到县里的学校复习功课,认识同样来参加高考的另一个公社的女知青,在苦读备战的那段时间,交流学习经验,相互鞭策的两人渐渐结下了“纯洁”的“革命友谊”,共同展望未来美好的新生活。

    如果不是张文竣被人写信告密他插队时犯下“严重的错误”,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又被作废。与顺利上大学的那个女生断了联系,未能走到一起。后来很可能就没有赵惠琴什么事了。那个女知青是他的初恋。

    特殊时代的事业挫折与情感纠葛,比起那些没拿到或被别人顶替了名额无法参加高考的知青的遭遇好不了多少。前世她是在结婚搬家收拾旧物件,无意中从某个皮箱的压箱底抽出一叠回忆录式的文稿时,才知道这回事。高考与初恋,父亲几十年深藏于心底的涟漪。

    “我什么时候那么偏执?婷婷你不要胡说八道。“张文竣被女儿乱扣帽子,啼笑皆非道:“我和你不一样,已经过了上大学的年纪,没有哪所高校会收我,不过要取得大学文凭,还可以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业余自学不影响日常正常工作。”

    1977年恢复高考时,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