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汜水关下(第1/2页)  匡扶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于何时进军汜水关的事,中军帐内各个诸侯吵闹了半天,有人说立马进兵,有人说明日再进军,各有各自的道理。而提及应该由哪几支义军前去讨伐,诸侯更是七嘴八舌,少有推诿,大多跃跃欲试,想要分杯羹。

    陶谦当先义正辞严说道:“盟主,老夫以为应当即可进兵,趁势压关。老夫的徐州兵愿当先锋。”

    王匡看了陶谦一眼,心中暗自腹诽:早不见你这老匹夫这么积极,眼下斩杀了守将华雄,眼看汜水关就要到手,你这匹夫倒是积极起来。这大好功劳,怎能让你一个人捞着。

    王匡昂首挺胸,拱手而道:“盟主,某麾下将士兵强马壮,愿打头阵。”

    公孙瓒也意识到此是一个展现辽东兵实力机会,头一次站出来道:“盟主,瓒也愿往。”

    连陶谦都慷慨激昂地表示想要出战,诸位诸侯除非实在实力弱小,否则大多都起来嚷叫着,好像谁不嚷两句就显得胆怯似的。这种争先恐后局面让人觉得汜水关似乎轻易可破,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然而在潘俨的记忆里,汜水关到最后并不是联军攻破的,这所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关隘没那么简单失陷,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打破。

    他清楚,在华雄死后,即将到来的将会是亲自征伐的董卓,以及他的义子吕布。

    对于吕布,潘俨向来保持着不偏不倚的态度,他的勇武固然是一绝,能被称为飞将的吕布怎么可能会差,吕布年轻时在并州斩杀外族的时候,真的可以算得上一条英雄好汉。但吕布毕竟是亲手杀了两次义父的男人,他的野心勃勃,反复无常,唯利是图,令人不耻。

    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令潘俨的兴趣大增,他想要看看他究竟是何模样,他的武勇又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堂下的诸侯唧唧歪歪,袁绍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局面,知道军心可用,拍板定调:“众将士报餐一顿,由广陵太守张超、西凉太守马腾坐镇大营看粮,其余义军各领三千精兵前去讨关。记住,幡旗务必鲜亮密匝,好让董卓知道我等军威雄姿。”

    这一回想要争功的都没有被落下,袁绍便点名迟迟没有表态的张超马腾二人换下潘凤,接替看粮大任。二人听到这个,脸上都是欣喜之色。张超此次仅仅带着三千兵卒,他实力弱小,巴不得不去上阵。而马腾身处西凉,怕与董卓交恶太深,此次前来也是被迫无奈,实在不想要出头。

    袁绍的命令下完,各自都往自家营地中去,此时离午时还有一个半时辰,足以完成吃饭、点兵等等事项。

    午时已到,雪地之上出现了一条条浑黑蟒带,逐渐朝西面汇聚,最后形成一条黝黑大河。

    袁绍坐在高头大马之上,仰头朝四周望去。在他前方,五百虎贲勇士徐徐开道而前,两翼有弓箭手长戟兵随行。再往远去看,一条条逶迤蟒带当中旌旗飞扬,兵戈里甲铿铿作响。

    这声势浩大的一幕幕激荡人的心神,叫袁绍忍不住浮想联翩,他幻想着击败董卓之后在天下会聚攒起巨大名望,一如他的叔父袁隗一样。这正是他此行的根本目的。

    行走不过一个时辰,汜水关便在眼前。这时候大雪弥漫天空旷野,风雪刮得皮肤一阵生疼,汜水关城墙屋檐都染上雪白,巍峨的身躯藏匿在急促的风雪当中,因而半隐半现。

    关隘之上,潘俨已经看到了站满一排举弓的射手。在他们所站的城垛下,用一根麻绳挂着一幅偌大木匾,上面是用朱笔写成的“免”字。

    这就是所谓的免战牌吧。

    潘凤指着这块牌子大肆嘲讽,骂守城的人是一群夯货。

    “真是扫兴,被我吓破了胆子不成?”潘凤觉着没劲。上午杀了华雄,他的手已经发痒,恨不得再找一个厉害的对手与他大战三百回合。

    潘俨觉得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