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一声凄厉震云霄(第1/2页)  重返198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化肥厂的生产线是不存在停车的概念的。每次停车再启动都需要十天半个月,而且付出的资金很大。所以除了那些后勤行政人员,哪怕是库管都要三班倒。每天都有早起晚归的人们。所以化肥厂宿舍是不允许小商小贩进入的,因为吆喝声会吵醒下了晚班刚刚入睡的工人。

    于是第一个摔倒的人就这样出现了,那是一个青工,本来无一物的地面上突然出现了冰面,困倦的他直接就摔了个大马趴。幸好是冬天,穿的衣服都厚,人也年轻反应快,没有摔伤。小伙子直接开始骂街,可又谁搭理他。骂了几句觉得没趣,推车走人。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急着上学的孩子,外出买油条豆浆的老人,人们都在怨声载道,脾气急的就已经顺着楼梯小心翼翼的爬到了二楼,找到水的来源,开始砸门,不出所料的毫无结果。而因为这门上安装了新式的防盗门,人们总是有些忌讳。毕竟弄坏了就要赔,现在的防盗门可不是小数。

    故事的发展一如既往,一个接一个的人在那里摔倒,摔伤。人们找了门卫,而几个看门的老师傅根本不知道这房里的住户是谁,也不敢破门而入。

    有义愤填膺的人去找了片警,来了一位身穿83式警服,没系腰带,佩戴新式领花的瘦高个五十来岁的警察,他略有些罗锅,左肩比右肩高一点,袖口颇有些油渍。

    这位打着哈哈,他对于这事也没啥好办法,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现管也只能是白瞪眼。

    听起来好像片警权利挺大,但实际上就是个擦屁股的,屁股太大的还不敢擦。事实上,哪行哪业也都是如此,这个社会,虽然不是等级森严,但是小老百姓得罪不起的人太多了。尤其是当今社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政治还不是十分清明,大脑袋太多了。哪怕就是个村长,也是地方一方豪强,至少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家。所以这个时代,要想平平安安的,还是要适当的缩一缩脖子。

    既然没有人做主,那就只好不欢而散。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刘海滨在学校里实在是坐不住,铁腿凳子面上好像是放了针毡。他的心里长了草,明知道白总夫人要到晚上六点多才打完麻将回家,那还不一定就是今天晚上。他还是坐不住了。

    直接跟李老师打了个招呼,说自己家里有些事,要提前回家去看看。李老师也没有深究,她深信刘海滨的自我约束能力。她曾经用年的高考英语试卷检测过刘海滨,一百分的满分不算作文还剩下八十五分刘海滨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而且是百分之百的正确。

    事实上刘海滨现在早就不再做高考英语试题了,因为他觉得天天做高考英语试题会让他的水平退步太大。

    而且李老师除了让刘海滨领读课文的时候让他参与课堂,其他的时候压根不管他干什么。不过李老师虽然明明知道刘海滨比她的英语水平高很多,还是没有让刘海滨替她讲课,毕竟她还是喜欢上节课的,要不然班级不用管,再不去上节课,平时就太无聊了。

    刘海滨紧赶慢赶的回到家。换了身早就准备好的化工厂的工作服,戴了工人的鸭舌帽,胶鞋。然后就直接拿好提前准备好的东西,然后就一直站在301南阳台里注视着一单元楼道口,心急如焚。

    他不知道这件事会不会在今天发生,他甚至于不知道这件事会不会发生,希望本是无所谓又无所谓无的,有希望总是好的。

    老天是特别奇怪特别出乎人意料的。你觉得不会发生的事情,没准突然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而你期盼多时,或许就是不会发生。而今天,老天是眷顾刘海滨的。在这一点上,刘海滨终于看起来像一点像本书的主角了。

    大概是晚上六点多钟,已经是夜幕低垂,路灯也已经开始挥洒昏黄的灯光。远处的甬路上走来两个中年女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