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两个樵夫(第1/2页)  游侠奇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一首《白马篇》五言古诗,描写的是一位少年游侠,骑着白马驰骋疆场,策马奔驰,年纪轻轻就离别了故乡。他随身佩戴楛木剑和强弓,随时能开弓射箭中靶,箭无虚发。在西北战场上,少年英雄的身影随处可见,为国家解危济难奋不顾身,视死亡犹如回归故乡。此诗透露出一股游侠的潇洒之气,塑造了一位边塞游侠儿的形象,其武艺高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此诗风格雄壮,感情真挚,燃烧着诗人炙热的情感,情调高昂。在黄沙羽檄的紧张的气氛中,一位具有潇洒从容气质的少年游侠浮现在读者的面前。一千八百多年以来,此诗在游侠类文学作品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虽历时千余载,现今读来,仍觉得热血沸腾,心往向之,感慨万千,古代的豪侠情怀,虽然时代迭更,沧海桑田,后世依然缅怀。

    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仲春,许昌城外一片欣欣向荣,万物生长,莺歌燕舞。许昌城郊淫浸在绿的颜色中,仲春时节,山花浪漫,树木初长。遍地的野草刚起始冒头,蚱蜢在丛草睡醒,灌木中兔跃獾跑,一抹初阳正自东方缓缓升起,温和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陪衬着地面刚睡醒的各种动植物,更显得几分祥和气象。此时刚好是卯时,行人虽已出行,但在城郊还只有数名樵夫在伐木,春风送暖,草木萌动,野翠怡人,以殷仲春。

    这时候西北角上隐隐响起了大批马蹄声,战马嘶鸣,声音嘹亮,单听群马的嘶鸣声就知道是战马,不多时候,马蹄声渐近,众骑者的吵闹声也隐约可闻。

    一位青年樵夫对一位老年樵夫说道:“二叔,咱们回家吧,正有大批军马朝这边过来,莫冲撞了军爷们,有理说不清。”

    那一位老年樵夫头也不抬,继续一斧又一斧闷声不响地伐他的木,斧头砍在桦树上,发起几声“笃、笃、笃”的闷响。

    青年樵夫看见老年樵夫不理睬他的话,又重复了一遍:“二叔,咱们回家吧,明天再来砍柴也不迟,不必在这个时候赶工啊,再说离集日还有好几天呢。”这个时候,马蹄声更近了一些,青年樵夫的语气中也隐约有几分焦虑。

    那一位老年樵夫头还是头也不抬,继续一斧又一斧一声不吭地伐他的木,“咔嚓”一声,一根丈许长的树枝倒地。老年樵夫跨上一步,用斧头砍断断枝的树皮相连处。老年樵夫用左手捡起用斧头砍断的树枝,又用利斧挥泼几下,一根丈许长的断枝的小枝桠纷纷落地。老年樵夫用左手掂了一掂这枝如壮汉手腕般粗细的树枝,脸露微笑,显得很满意,挥斧几下砍下去,五六节长短几乎一样的断木落将下来,老年樵夫手法干净利索,砍木准度犹如木匠用硬尺度量一般。

    那一位青年樵夫看见老人樵夫慢条斯理的砍他的柴,再也沉不住气了,大声嚷道:“二叔,咱们再不收工回家,就撞上了朝廷的军队了!”

    这时老年樵夫抬起了头,从怀里摸出一枝破旧的旱烟竿,点上了火,猛吸一口,一股白烟从他的鼻孔口腔中喷将出来,飘散在微阳初映的空气之中。老年樵夫吸了一口饱烟,缓缓地说道:“嚷什么嚷?大白天撞鬼了么?咱们砍咱们的柴,别人走别人的路,和咱们有什么相干?”

    青年樵夫急道:“二叔,朝咱们这边急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