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解决、新的问题(第2/2页)  明帝国的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今夜去徐府,完成心照不宣的“交易”。

    前面的波折很多,倒是这次京中之行非常顺利。额外还认识李教谕,得到一本八股文集。时文,就是指的八股文。他日后有心的话,可以和李教谕来往。

    有这样一个老牌教谕照拂,他在宛平县士林中要好混得多。

    但是

    张昭到现在已经回过味来。按照李教谕和余夫子的判断,他们两人都不看好他在今年能考中秀才。但是他脑海中记忆中,小张昭可是自信满满啊

    是相信一个书院的院长和府学教谕对考试成绩预期的判断,还是相信一个两个月前才成为童生志得意满的青年的判断,这不需要思考吧

    他在解决开局的难题之后,他的计划遇到新的问题将来的科举之路未必顺畅

    穿越到明中期的弘治朝,张昭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很明确走文官路线。

    他需要先参加科举,以文官的身份进入仕途,再来思考官途。在这个过程中,最好的结果是今年考中秀才,沉淀三年,再乡试、会试。二十一岁进入仕途。

    而且,科举的名次最好要高。因为,成化朝的内阁大学士李贤定下潜规则非翰林不得入阁。他的目标是在日后执掌明王朝的中枢,进入内阁是必要条件。

    按照明朝的科举规则,前三名直接进入翰林院。后面的人则需要参加馆选。名词越高,录取为庶吉士的概率越大。比如,几十年后的张宰相。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高中二甲第九名,授庶吉士。

    但是,现在,他这个计划根本没可能实现

    小张昭早年读书,到十七岁今年二月份第一次下场,连过县试、府试。很有神童的派头。虽然府试成绩吊车尾,但小张昭很有志气在今年考中秀才。

    张昭一个理科生,古文功底能有多深八股文,他是学渣水平他检索记忆,当然是信任小张昭的判断、八股文的功底。直到此刻,泡沫被李教谕、余夫子戳穿。

    和轻取状元、探花的明穿前辈们相比,这让人情何以堪

    那么,现在该怎么办

    “十三年秋,张公往见郎中徐贵。席间有宛平县令徐旻、府学教谕李相铎。张公年方十七,英姿勃发,谈吐有金玉之声,满座拜服。徐旻赞曰子他日当佐天子。李相铎异之,赠书馈言子尚天下俊杰也。”

    杨慎,丹铅录,杂谈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