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全是套路】(第1/2页)  不让眼泪流出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弯路。

    思枫科技开业了,没有剪彩,没有鞭炮,也没有来宾,只是员工们吃了一顿饭。为了这事,李斯的侄子、公司的生产部长李可乐很是不高兴。这么大的事,咱们应该多请点人来,能收份子钱,还能造造声势。

    文化人其实更多是喜欢安静,虽然内心很丰富;而没有文化的诸如李可乐一类人,表面上喜欢热闹,其实内心很单调。

    采购、设计、销售策划…公司开始走上轨道,五六个员工全都开始动起来。田劲原来的同事、朋友一波波来看他,赞不绝口,大家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有所体现,应该勇敢地闯出一条路来。

    采购涉及成本控制,李斯带着他们到朋友的朋友那里去买粮食。接下来遇到的全是套路。

    有些农民把城里来的人都当成大款,有些城里人把农民都当成实在人。

    看着憨厚朴实的王大爷种了5晌地大米,青山绿水,一条大河从门前流过。这里是著名的国家水稻优质种植基地,是全国人最爱吃的大米之乡。王大爷说,咱家世世代代种大米,靠的就是这条河,靠的就是这里没有任何污染,大米保证是最香的。这一天,大家围绕稻田地走了一圈,风吹稻浪、鱼米之乡的感觉涌上心头。一些农民已经开始收割,自动化收割机轰隆隆地从这头走到那头,稻谷从收割机的一侧从高举的出粒的料槽里喷出,另一台车保持同样的速度行进,车上的人用袋子不停地接着,一袋袋一车车,好一幅现代化场面。当然,也有的农民先把水稻收割堆在一起,然后直接在地里脱粒,再装袋。人们忙绿着,似乎看不到有外人在这里参观,也许是来的人太多了,大家见怪不怪。

    王大爷说,现在的农民种地不累,就是春秋忙两季,然后就是农闲,还可以到城里打工,生活滋润着呢。

    大家没有在这里吃饭,直接了五吨,刚好一车,约好三天内送到工厂。第三天,已经是快午夜了,送粮的车才到来。因为事先有所准备,田劲、小赵、李可乐等几个男生一起把200袋米倒进库房,累得筋疲力尽,付了钱走人回家。

    第二天,李可乐高兴地告诉大家,这米的质量没的说,一进屋里就能闻到香味。小赵也很高兴,突然,他眼珠子一转,咱们要看看是否足斤足量。这么晚到货,也没有称一下。由于没有事先准备称,于是,有开车去买电子秤。电子秤刚放稳,小赵迫不及待双手拎着大米便放了上去,48斤,来,来,再放一袋,大家说着,接连放了几袋,48、47、49,没有一袋是50斤。

    “这他妈也太坑人了,这不是骗我们吗?”赵峰骂着。

    “喂,王大爷,你这米足斤足两吗?咱们不是说好了,保质保量吗”,田劲已经拨通了对方的电话。

    “是这样,我们下午磨米,直接装袋,你昨天称重肯定不会差”。对方语气肯定。

    一位年纪稍大的工人这时走过来,当时磨完的米水分大、热量大,装完袋后都会有水分蒸发,这要根据当时米的水分而定能蒸发多少,一般买米都要看水分。正常,我们应该买个水分测量仪,如果超过十六七个水分,就要晾晒或烘干。

    “妈的,怪不得这帮家伙连夜送货,再说,咱们也没要求水分,只是要求尽快送货。”赵峰骂着,一脸难看。

    “吃一堑长一智吧,好在这批货量不大,只是算下来价格就高了。”“明天的小米,咱可要看好了”。田劲说道。

    第二天,又是天黑后拉小米的车才赶到,大家七手八脚卸完车。过称,试了几袋,重量十足。

    第二天,田劲早早来到库房,打开两袋,又是一个意外。小米里竟然有黑色的草籽。这卖相可不太好。于是又是电话联系卖家,被告知这才是无污染产品。因为农药撒的少,田地里的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