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九章 视角创新(第1/2页)  心影赤子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管是不是用的取巧办法,孙灵修在《旅》中的表现对得起银熊奖的分量,三视角配心也足够惊艳。

    和一般心音电影不同,《旅》只提供了一种导演视角。

    但炫目的视角切换和剪辑技术让导演视角呈现出一种统合全局的大气和绚丽。

    完全没有其他电影中导演视角情绪渲染不足的问题,又完美解决了主角视角的局限和“不能自赏”的缺点。

    主打演员牌的心音电影,尤其是偶像片,有一个难以避免的悖论。

    观众代入喜欢的演员视角就无法欣赏其盛世美颜。

    代入他人视角又无法领略其独特动人的心音感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实在是憾事。

    刘鹏在《旅》中为广大同行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依靠导演超凡的理解和对节奏、情节的调度巧妙的把观众想看的呈现出来。

    这种方式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完全跳脱了追求共鸣指数的传统思维,将观众的观影体验放在第一位。

    以往的导演视角偏重于客观全面,意在描绘讲述一个故事,展现剧情和弥补主角视角下的片面性。

    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向主角视角做出了一些妥协的。

    心音导演们潜意识中就把情感表达和一部分内容放到了主角视角上,无意中削弱了导演视角的思想深度和表现范围。

    如果说其他心音电影需要用导演视角加主角视角才算完整,那么只能挑选一个视角观看的观众们无疑是无法在一次观影中领略影片全部的美和享受的。

    传统电影势力将这种不完全放大映射成心音先天的残疾,声称:

    “要观众看两遍还不一定看出好来的电影,要么是烂片、要么是骗钱!”

    刘鹏这种舍弃一切专注于导演视角的做法相当冒险。

    平均两个小时的电影如何保住观众的专注是一门大学问。

    轻重缓急、泪点笑点、信息密度……

    归结起来可以用“节奏”二字加以概括。

    其他导演视角不需要传达这么多的内容,可操作空间就大了不少。

    同样一段长度的空镜、演员特写等,在时间层面上的含金量截然不同。

    用两小时讲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和用九十分钟讲一个复杂的科幻故事。

    这其中的节奏差别,已经可以分歧到一个是“文艺片”一个是“商业片”的程度。

    这或许是又一种对影片类型的解读,从信息密度和含金量上天然的分类。

    《旅》号称是文艺片,但由于刘鹏将所有信息和内容集中到了导演视角,单位时间的含金量非常高。

    这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导演水平不够或者剧本深度不足以撑起如此的密度,那么每一个缺点都会在这样的时间成本下变得不能忍受。

    容错率近乎为零!

    人们可以忍受两个小时中偶尔出现的三分钟不知所云,却会对半小时微电影中一分钟的过场剧情颇有微词。

    若是看到一段三分半的歌舞,那直接标烂片,也不会有人为之发声辩解。

    好处是一旦成功,影片质量是再挑剔的影评人都无可置喙的!

    每一帧都是内涵与画面兼具,每一秒都饱含深意和美丽,每一个镜头都让主角和故事深入人心!

    如果不是刘鹏太过年轻又是华夏人。《旅》可能会横扫电影节,至少最佳导演、剪辑、配心都是囊中之物!

    如今虽然只得了最佳短片,其潜力却有目共睹!

    在圈内人眼里,刘鹏横空出世的光彩如此夺目,以至于忽略了孙灵修在片中的表现。

    各大媒体平台着重于对刘鹏的追捧和导演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