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报国(第1/3页)  穿越在青萍之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鼎现在非常郁闷,真的很郁闷。他听出来张珏话里包含的壮烈的死志,以死报国在这个时代仍然是十分流行的。这个年代还讲究的“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并且有着所谓的“武将不怕死”的说法,但凡有点志气的武将,他们还是在最后的时候来临的时候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的。但是,他们拉着满城百姓来陪葬的想法是不是不妥呢。况且,蒙古人是出了名的对敢于反抗的城市一定要屠城的。

    精忠报国的思想最早是被谁传开的呢,他想了一下,可能是本朝的岳武穆吧。问题是,人家是被母亲在背上刻了个“精忠报国”的,你张珏又没有被人在背上刻字。怎么现在也都学会了以死报国了呢。

    他又回忆了一下,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整个宋朝,南北两宋在历史上文臣武将出了不少。武将虽然没有人能够做到开疆扩土几万里,并且整个武将团体还被文臣压制着。但是,相比于后面的几个朝代来说,有宋一朝,武将特别是名将,几乎没有什么人投降别国的。这一点,在中国古代王朝里绝对是值得敬佩的。

    除了满清、明朝,大宋的武将地位应该算是最低的了,一直被文臣压制。但是,即使条件如此恶劣,武将这个群体虽然心里可能充满了怨言。整个宋朝的武将群体基本上都是表现出了汉人的气节。反倒是文臣,溜须拍马的不说,开城投降的是一个接一个,送礼要和不要战的是一代接一代层出不穷啊。

    到了元朝,汉人在蒙古人的统治下过了百年。等朱元璋创立了明朝,虽然有着朱家皇室的“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是,真正死节的武将也变得少了,能够抵抗到底的也更少了。更不要说吴三桂之类的,为了红颜送掉了汉人的江山。明代的文臣更是扯淡,前面还信誓旦旦的要抵抗满清的入侵,嘴里叫着要与全城的百姓共存亡,把所有人感动的恨不得立马同满清鞑子拼命。结果呢,等满清鞑子一到,自己先派家里的仆人与鞑子联系上,送上金银财宝,美女眷属,为的是保住自己的一条小命。

    再经过满清的两百多年统治,到了民国。那就更是各路英雄都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好戏。今天跟着李大王、明天随着张大王,日本鬼子来了赶紧叫太君。满清余孽奴役中国人用来侍奉日本鬼子也就算了,更可恨的是汪精卫之流,不惜另建一国去媚颜屈膝的讨好日本鬼子。真的是被满清两百年的统治打断了脊梁骨。再后来,某个小岛上又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卖国贼,一心想着认贼作父。堂堂华夏男儿不做,却专门的要把鬼子当做亲爹。

    张珏看到自己说完话以后张鼎在那里发呆,一副魂游天外的样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难道自己这话刺激到他了?他用手中的木棒敲了一下张鼎的脑袋。

    “三郎,发什么呆,你是不是认为我的话有些不妥?”

    “确实有些不大认同二哥的想法,我只是觉得二哥你这么用满城百姓的生命来换蒙古鞑子性命的做法,是不是有些过于残忍了。”

    “哼,妇人之仁。”

    张珏听了这话,脸上布满了冰霜,语气也变得冰冷了。

    “自古以来就是慈不掌兵,身为大将者要考虑的是怎么获得最后的胜利。况且,在合州、在钓鱼城,满城的百姓哪一个不跟蒙古鞑子有着血海深仇。他们以往是想报仇都没有机会,曾经路上做过几次仅有的埋伏,也因为蒙古鞑子骑兵的警惕再加上自身准备不足而全部被识破,白白的丢掉了无数的性命。现在这次能够凭借钓鱼城的险峻,他们能杀几个蒙古鞑子,替死去的父母宗亲报了血仇,他们哪一个会不愿意?”

    张鼎见到张珏脸上的怒容,知道自己又犯了现代人的常识性错误了。是了,自己那个年代,就算是至亲,又有多少不会因为利益的纠葛而反目成仇的呢。这个年代民风还是相对比较淳朴的,宗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