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文王建灵台(第1/2页)  末世情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金翅守候至深夜,担心的事情却没有发生,夜黑路险,不便行走,他就在山上挨了整夜。大火燃烧了整夜,天明时,密须城已经变为废墟。河谷平地聚集几千难民,却看不到燕族人和密须王的官员和家眷,想必已经被杀掉了。金翅觉的困倦,便起身回去了。

    姜尚军队在河谷平地安营扎寨,进行安民抚恤工作。密须城已被尽毁,众多难民一时没有了栖身之所,便有聪慧军官想出一法,在吴山一脉掘窑即可居住。于是,在姜尚军队的帮助下,吴山以西的山坡遍布窑洞,难民就此安居下来,军中派粮派种分地,此战文王却赢得了民心,密须乡人皆表示臣服。

    宁戚带回百十个避战乱的乡邻,密须已经被毁,就在祭塔不远的方寸山开窑居住,一时间这附近热闹起来,渐渐形成了一个新村落的模样。金翅就取名为“东山村”,做了人口名录,等待官军来定户籍。两个月过去,东山村民似乎都已经忘记了之前的大战,像往年一样耕种狩猎。方寸山小河曲回蜿蜒,新开垦的田地中粟米长势喜人,一片祥和气象。

    金翅把祭塔的田地租给几家佃农打理,算下来收的粮租也够他两人食用了。不久,又有乡邻送子弟过来,求金翅收为门徒,学些机巧术法。金翅欣然接受,定下学资章程,却把新门徒交与宁戚教授管理。

    正是秋收时,文王下令免除密须境内赋税,百姓欢欣赞誉文王,称“仁王”。金翅见此机缘,便在道祭塔小院楣上挂起“文王阁”牌匾,又求得文王画像,高悬正房墙上。一时间引来四乡八镇的人前来瞻俸,金翅也逢节开讲八卦、论说六爻,彰显文王仁德。“文王阁”香火鼎盛,已是声名鹊起。不久,惊动崇城城主来到方寸山,见到东山村民安居乐业、“文王阁”盛况,对金翅褒奖了一番说辞。

    不久,姜尚遣使者到达“文王阁”,豪华仪仗把金翅惊了一跳,乡民听闻后惊慌围聚在“文王阁”前叩拜。原来。是文王听说金翅建“文王阁”,教化乡民有功,这次便是遣人行赏来的。使者代文王赐与金翅《先天易》一部,占星玉阙一块,然后一番对文王的歌功颂德,最后取出绢帛文图,令金翅按图施工,在方寸山筑造“灵台”一座。

    金翅大喜,这分明认可了方寸山的“文王阁”存在,开宗立派成指日可待。几日后,使者交付筑灵台钱粮费用便离去了,金翅就启示密须乡民,征丁筑造“灵台”,没想到密须乡民纷纷响应,第二日便集聚千人工匠杂工,都表示付工不计薪酬,金翅感慨。五日后,方寸山顶平地筑起一座灵台,高六丈,阔六十四步。又仿所赐占星玉阙,采吴山中的黑石雕造成八尺巨阙,高竖于灵台之上,用来测七星、问占卜。从此,“灵台方寸山”传出几千年的佳话。

    宁戚利用“灵台”边角杂料,在“树冢”处修建一处厅堂,作为教授乡邻子弟,讲经说道的场所。九宫树冢依旧保留,宁戚信口编了个鬼鬼怪怪的神话,没想到乡人口口相传,又引出另一段佳话,竟也有蒙昧的人去树冢拜祭。

    楚对外界这些事情一无所知,依然一门心思制造着“触手”,不断的进行改良。突生出一个想法:“长大触手,离开地下!”现在,最大的触手也竟然有三尺多长,拇指粗细,能够蠕动和小幅度的弯曲,但如人类的手臂般的灵活,还是做不到。

    楚依然控制着槐苗的生长,只在幼苗树干下方,距离地面最近的位置,生长出十多条触手。有时候探出几条触手,凭着准确的感知,喷射液汁,捉几只飞蝇。但也就如此而已,所有的事情进展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楚感觉百无聊赖,就控制一条触手在泥土中蠕动游走,不久就遇到了银杏的根须。楚就缠绕上去,拽几丝破碎须根,打开触手末端的阀口,就把银杏的碎根沫吸了进去。

    过不多久,楚控制的触手又次来到银杏根须附近,带走一些碎根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