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汉水之争(第1/6页)  天玄地黄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樊城古道,两边街铺林立,各处车马如龙,相衔不见首尾。

    这本是一座古老而悠久的小城,因近汉水北岸,常有洪涝之灾。数百年前,仲山甫受封樊地而夯土扩城,高筑厚墙,这里便成为了樊国都城。

    其后世子孙多繁衍于此,以樊为姓。都城数被扩建,一度繁荣起来。

    由于每逢雨季,汉水上涨,水涝十分常见,居民多受其苦,这座古老的城池始终没有被历代朝廷所重视,曾经的繁荣已慢慢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随着时间推移,岁月变迁,这里的樊氏逐渐衰落,城池的规模也越来越小,它已渐渐被世人所遗忘,到如今,只是邓县境内的一座小城,墙高不过丈余。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縯在湖阳舅舅家里,结识了自樊城而来的樊兴。原来湖阳樊家也是源出樊城,后来迁涉而出,虽异地而居,却从未与樊城的本族断绝联系。

    樊兴这次来湖阳,是向湖阳樊家求助的。他向刘縯的舅舅樊宏提议,既然小长安能在短短几十年间由一个小小的村落发展成为现在的商贸重城,樊城为何不能?

    论文明,樊城乃是千年古都,讲地理,其西临大道南倚汉水,北方的物资可以很方便地运来,由宽阔的汉水,直抵江南。

    而小长安,虽有淯水之便,但要辗转二百多里水路,才能抵达汉水;且受季节影响较大,遇到干旱缺水,往往河道拥堵,行船缓慢,南北的商贾早有怨言。

    小长安繁华至此,皆因世人不知樊城之要也!

    经过一番商议,樊宏终于被打动,决定投入大量车马,建立一个货运商队。

    可是眼下还有一个难题尚需解决。这么一个庞大的商队,需要大量人力,更需要有武力上的后盾支持,否则必出乱子。

    樊氏虽是当地的望族,却多忠厚老实,从不与江湖上的势力结交。

    正为难间,刘縯笑道:“舅舅无需烦恼,人的事情好办,交给我便是了,我们刘家要人有人,道上的朋友,多少也会给我点面子。”

    樊兴大喜:“我怎么忘记了,伯升乃是名满南阳的人杰,有你出马此事可成。”

    三人商定之后,便开始着手操办,只短短几年间,便把往返河水渡口与樊城之间的货运商队建立了起来。樊兴在做生意上,确实有些过人之处。

    随着货运商队的兴起,樊城的名气越来越大,樊兴自然赚了个盆丰钵满。不过,这便也引来了他人的眼红,盯上这块肥肉的人已越来越多。

    这日,刘縯与樊兴再次相逢,二人在正厅用茶,同来的刘氏族人则在偏厅休息。

    刘嘉、刘稷两人侍立在刘縯身后,朱祐侍立在樊兴身后。

    樊兴是一名体型粗壮的中年人,三十多岁模样,长得虎眉方脸,皮肤略黑,腰身圆胖而个头不高,给人一种沉稳、踏实的感觉。

    他放下茶杯,自信满满地道:“伯升啊,实不相瞒,这两年我确实赚了不少。这樊城已渐渐成为了南阳境内的第二大货运市肆,每日都有成堆的物资在汉水边等着装卸。我敢保证,不出十年,这里的繁荣将超过小长安。”刘縯微笑不语。

    他接着道:“不过这也应验了‘树大招风’这一古训,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秦丰那黄口小儿见这里的货运规模已成,便来从中作梗,想要得点好处。”

    刘稷大吼一声:“今日他稷爷爷在此,倒让那鸟人来撒野试试!”

    众人知道刘稷的脾气,都笑而不语。

    刘縯忽道:“听说秦丰放出话来,我们若不答应他的要求,但凡来樊城装货的船只便过不了襄阳。你觉得他有这个权力吗?或者说他有这个能力吗?”

    樊兴道:“这是那黄口小儿的无稽之谈,要想名正言顺地查封过往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