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自制羽绒服(第1/2页)  一代红妆照汗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些都是红绡找了城中讨食的小乞丐,从他们那里,每条消息一文钱买来的,当然是经过核实后消息确凿才能领到钱。

    小乞丐们每天游荡在清辉县的大街小巷,消息灵通得很,只要打听到一条有用消息,就能有一文钱,就能买到一个热腾腾的大馒头,这一天就不至于挨饿,自然是乐意的。

    红绡不知道在四方书斋的伙计眼中,自己这个小东家花样翻新,点子一个接一个,让他们又新奇又烦恼,别家店里的伙计,只要做完了正事,其他时间就可以磨牙闲聊。

    在四方书斋里,忙时要招呼客人取书拿墨,闲时……好像就没有闲的时侯。

    晚上关门打了烊,店里的伙计也没人闲聊。有一些来书斋半工半读的学子,就从店里书架上挑了自己想要的书,熬夜攻读。

    连做粗活的杂工,也要学写学画,没有人督促,人人都唯恐自己落了后。

    原因很简单,白日里看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是别人几本画册,几页纸轻松拿走的,这些年轻人也是忍不住了,想要自己也学一些。

    他们没有科举成名的奢求,只希望以后若能在四方书斋的后堂也置上一方书桌,凭借抄抄写写画画,就能养活一家人。

    就这样书斋里的日子过得又充实忙碌又能看到希望。

    红绡不知道自己点燃多少人上进的心,还在张宅的主院后厢房中收拾要带走的箱笼。

    从一无所有到面前摆的满满当当,红绡坐在榻沿,看着屋中一个大箱笼,那里面装满了布匹,那都是在平日逛街时跟紫烟选的,这次离开不用带了,就放在清辉的宅子里。

    还有一个打开的箱笼里都是各式各样的小玩意,有成套瓷娃、木雕,有精美的竹器,还有以前沈宝送给她的草编动物,已经褪去翠绿的颜色,显得枯黄干巴,红绡依然像宝贝一样收藏了起来。

    东西虽多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都不是什么贵重之物,换句话说,这些都不上档次,不过是逗小孩子玩的。

    在桌上有一个小木匣,在那里面才是各色的首饰,红绡还未及笄,整天不是包包头,就是披着头发,能佩戴的首饰不多,除了做工精细的绒花就是各色丝带。

    尤其是沈宝从京城中回来过一次后,红绡的首饰匣明显多了东西。至于紫烟那里,这半年来耳边的坠子偷偷换过几轮了。

    泸县庄老夫人送的头面首饰,已经被红绡跟另外的一件东西藏在了箱笼底下,那是一个念想,老夫人说过的话她也记在心里。

    红绡一边想着心事,一边看紫烟收拾东西。

    紫烟站在屋子当中,把红绡的衣服一件件取出来,叠好放在要带走的箱子中。

    从一个箱子的角落里,紫烟取出一件月白色素面小袄,对红绡道:“姑娘这件羽绒小袄,可不能忘了带上,听胡伯说江州比清辉可冷得多,年年都会下雪,奴婢长这么大了,还没有见过几次雪呢。

    也不知道姑娘是从哪里知道这么多东西,做了这个小袄,看着薄薄软软的,穿在身上可真是暖和。可惜就是太少了,只够给姑娘做一件,以后每年都存上,给姑娘做几件才有替换的。”

    紫烟手中的小袄是红绡凭着记忆做出来的羽绒服,以前红绡见过农村老太太做鸭毛坐垫,就用了那个的方法来做羽绒服。

    自从知道江州的冬天冷,红绡就在考虑做羽绒棉袍,虽说一般屋里都是有炭盆、有暖箱,出门有大衣服斗篷裹着,也冻不着她,但现代轻便暖和的羽绒服还是让她念念不忘。

    从夏天开始,每天杀鸡斩肉的厨娘就开始帮着表姑娘收罗鸭绒。

    表姑娘要的挑剔,长长硬硬的鸭毛不要,只要鸭子羽毛下像雪花一样的细细绒毛。

    这样的细绒,一只鸭子也找不出多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