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不射之射(第1/3页)  等我去江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可曾知礼了?”

    长扬峰顶,知礼堂前,清风徐徐,少年仗剑。

    负责教授魏笠等人剑法的,是一名年过花甲的长扬峰执剑长老。

    老者姓庚,名唤元庆,道号解真,乃是长扬峰掌峰真人解咏的师弟,是陆北辞、魏笠等一众人的师叔。

    在晨时礼课,魏笠大致知道了一些在桃山的规矩。这一般的桃山弟子啊,在山门内走动一律只能佩带木剑,若是在寻常场合下,对同门弟子面前露出锋芒,不管是有意无意,那都是要负大责任的。

    而所谓执剑长老,除了传功授业,能够所持青锋,这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种象征,代表桃山的中坚力量。

    既然有执剑长老,相对的自然也会有执剑弟子,执剑弟子大多是修炼了三年以上,在龙门境欲跃将跃的师兄师姐,每到这个时候,弟子们就得到一次为期一年,行走天下的机会,从而为师门事务各处奔走,砥砺修为,若是回到山来,境界提升,那么方可在山中执剑,而剑呢,大多都会藏于匣内,意为“藏锋”。

    解真真人虽有老状,但精神异常饱满,看眼前少年们统一回礼后,才道:“可知为何持剑?”

    陆北辞在旁静立观察,他之前引老人过来介绍给众人后,就没打算离开,想是为了考察众师弟的武课天赋,为日后礼课的因材施教而做好准备。

    果然是最怕什么来什么,魏笠面上一副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模样,其实私底下手心冒汗,心中打颤。

    那解真长老环顾众人,眼神如鹰,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慈眉善目,等了片刻,无人应答,就在他下一秒开口之前,一人挺身而出,使完一礼,道:“长老……”

    这人当然不可能是魏笠,他躲还来不及呢,见有人及时出来,不免暗道好运。

    那人继续道:“弟子戚舞阳,谶言为壮志乘云,长老问弟子因何持剑,弟子认为,应为胸中之志。”

    解真长老反问道:“何志?”

    戚舞阳回答,“家道中落,吾辈当兴。”

    解真长老一语勘破,“小了,当不起这谶。”

    那叫戚舞阳少年握紧拳头,“惟愿百尺竿头,出类拔萃。”

    解真长老又驳,“虚了,老实说来。”

    就单凭这两句短短的话,戚舞阳听得竟有些恍惚,他看着手里的木剑,骤然抬头,语气冷冽道:“外门凌辱,欺我少年,常言道莫欺少年穷!弟子学剑,就为讲理!”

    解真长老,微一挑眉,“何理?”

    戚舞阳昂首坚定道:“先礼后兵,礼是桃山之礼,兵是桃山之兵。”

    “若不成?”

    “便不讲道理!”

    解真长老展眉一笑,“好一个不讲道理,只是戾气太重,尚需磨砺,不过当得乘云之语,退下吧。”

    戚舞阳回到人群中,感受到来自其余人等复杂的视线,深吸一口气,颔首默然不语。

    魏笠心中感叹,这戚舞阳一语双关,将‘理’说成了‘礼’,而且自己是听过陆师兄唱过那首《桃山持剑歌》的。

    那最后一句“唯持桃山之剑,挟有千秋风骨直脊梁”暗自契合了戚舞阳的自身遭遇,用桃山的做事准则处理了自己的问题,当真是回答的妙极,怪不得解真长老不计较他的语气唐突。

    若换了自己,该如何作答呢?

    “你们山下所得谶语,所破心障,所摘桃枝均是映照了你们来日的修行机缘,但这并非全部,须做到笃志明理、躬行求真方得始终。”解真老人言罢,就见两个弟子从远方推来一架木车,哗啦一倒,将木车中装着的东西倾泻一地。

    众人一看,竟是有一张张的长弓!

    解真长老道:“一人一把,一字排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