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只身向长扬(第1/3页)  等我去江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得有多大的自信,才能用这一句诗来阐述本峰的用剑之道啊,而且这么说话,其他六峰的长老们也没意见?还是说那位姓孙的长老真的是修为通天,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其中的故事,刚入山门的魏笠自然不得而知,不过他确实被这句话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想去那再造峰上试上一试。

    但正如那桃山弟子说的那样,再造峰已经禁止外人通行,正确的来说,是剑门峰与再造峰连接的走剑桥已经在半截断掉,无法到那里去了。

    “算了算了,不去也罢,自己走过去,大概也是被赶出来的份儿,反正大侠哪都能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魏笠撤回视线,嘴里自我安慰着,他心里倒是十分向往那些小说里的主角,走哪都能碰上个奇遇,不过自己应该是碰不上的,所以还是老老实实选个自己喜欢的来。

    最后一座峰,名叫“长扬”。

    抱月扑阳,驭剑逐风

    魏笠一看小字注解,就想起了那位叫陆北辞的师兄,要是能像他那般,驭剑飞天,斩妖除魔,那真真是自己理想当中的潇洒模样了。

    就在木剑少年心向往之的同时,剑宗七座主峰也终是逐一看完。

    所谓海纳百川,桃山以“剑宗”自居,更为天下九洲用剑之人所仰止,除开那“人不低头剑不弯”的精神内核,更难得的是有这种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从道门至理中衍化出的《道藏剑说》经过无数惊才绝艳的后人反复推演,距今所载的用剑法门已达九千余式。

    桃山七峰“刚、柔、奇、静、闪、驭、绝”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

    剑达九千而止,为何不在推演下去,求得个圆满?

    话说五百年前,桃山有位天师曾言,吾辈克礼,拭剑归匣,剑道一万,桃山得九千,余下一千,赠予天下。

    这位天师用剑之强,杀力之大,上下五百年无一人可堪比肩而立,他有一式,名曰“如来”,只因撞了佛门名讳,招来小西天肉身佛陀齐聚桃山讲理,传闻他只出这一式,那一剑过后,蔽日佛光顿时烟消云散,唯有留下一句,传颂百年——

    佛可如来,剑,亦可如来。

    不过就算是修为至此的人物,也抵不过岁月长河的奔流向前,人终有寿,自他身去之后,桃山留下一条门规,后世弟子,凡破如来剑势者,方可载入剑典。

    这条门规,一立就是五百年,而五百年,从未有人打破。

    魏笠想的很简单,在山下,他见识到了那般御剑当空,飒然而至驭剑之道,所以他就走上了前往长扬峰的剑桥。

    人总会有偶像,或容颜俊俏,让人见之不忘,思绪绕梁;或仪态风雅,谈吐如清风明月,使人怡然自得。

    魏笠当然也会有,他不过才十五岁,那些在天上高来高去的神仙人物,是他从小便羡慕的,不是说别的不好,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想每一座峰都去拜会一下,但只是他现在的眼中,只能看见这一个。

    他杂书读的很多,若是别人问起来为何选那长扬峰,自然也能说上那么一两句文绉绉的理由,诸如“御剑乘风来,除魔天地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等,但这些都还是太复杂了。

    他心底的理由其实就非常直白。

    这剑法真他娘的帅,要是我能使出来,一定牛到爆,若是恰巧被旁人看了去,必定认为我也是个剑仙了!

    所以说他想的很简单,即便找再多恰当的表达方式,也不过是为了遮掩那少年心中简单粗暴的虚荣心罢了。

    走剑桥两侧没有护栏,桥下便是云烟浩渺,峰上的山风不大,但吹的人衣襟飘摇,似是一双无力的婴儿小手,推动着人向前。魏笠脚下发虚,所以走的缓慢小心,庆幸的是这桥面还算宽阔,可供三四人并肩而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