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来人东去,有人西来(第1/2页)  等我去江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座天下,自古以来便被无数文人墨客,大儒先哲冠以无数名称,随着星罗斗转,日月更迭,岁月的长河难得归于平静,不过这底下的暗流涌动,大浪淘沙却从未有过停息,至于那些不足以外人道来的暗礁壁垒,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需那么轻轻一搅,便是漩涡无数,有人被吸进去了,不能自拔,有人跳出来了,看淡天涯。

    千古风流,百家争鸣,古来今朝他们说了无数的道理,但其实就只有一种道理——

    没有人可以永远的留,但永远有人陆续的来。

    就是这座天下,之前人们管它叫神州、赤县、夏地。不过现在更统一的说法是,中原。

    中原天下,幅员辽阔,有奇书《天圆地方考》洋洋洒洒五十有七卷,说奇有二,这第一奇就是本书详细的记载了中原的山海地貌,民族语言,物产风俗等。本书初版时,仅有东海卷、南山卷、西沙卷、北俱卷、及中央天枢卷五卷。第二奇,就是本书的延续性,因为该书现世三千六百多年,几乎每过一百年,都会有后人不断修缮与补充,如今它已经涵盖到了山泽精怪,祭祀占卜,神话传说,宗流百家等诸多领域,堪称事无巨细,一应俱全。

    该书原作者已不可考,民间说法繁杂,但其中一则传闻虽无实质记载,却因特有的传奇与趣味性而流传颇广,脍炙人口。

    传闻古时有一李姓落魄书生,年少时曾上山悟道,日观云海,夜望星辰,朝饮霞而暮餐风,外见天地,内省自身,数十载之后,业有所成,遂下山与友人把酒言欢,坐而论道。

    席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可不知为何,忽地起了争执,一问才知,原来这李姓读书人扬言感悟了天地之理,称这座天下,天圆地方的说法,只对了一半。不光是那天圆,自己所处之地,也应该是圆的,并且能够随天理自如运转,那日月轮值,寒来暑往便是做好佐证,若人能够效法自然,以自身这所小天地,感应外面的大天地,假以时日,必能达到那天人合一的无上境界。

    在场众人对此荒谬之言皆是嗤之以鼻,先不论这天圆地也圆的说法,就是那天圆地方的理论,相信的人也是极少的,所以再三追问起细节,那李姓书生恐是自己也尚未参悟通透,只能支支吾吾,含糊其辞,众人见此理一戳及破,毫无立脚根本,便道是酒后胡言,不在深究。

    这一激,便是一场大醉。

    次日,就在鸡司晨,日东升的时刻,李姓读书人收拾好行囊,牵上自家青牛,留友人书信一封,上面仅有一句话——

    吾今立下宏愿,自东出发,穷尽毕生丈量天下,待来日,必将西归证道。

    这句话是《天圆地方考》开编首语,后世人就是通过这一句话,杜撰的这个故事,千年来,人们都翘首以盼那个读书人能从西边回来,可是千年过去了,那人依旧是音信全无。

    故事是杜撰的,可那骑着青牛的李姓读书人,并非是空穴来风。

    这提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正是那道宗始祖,而恰好,他也姓李,身边也有一头青牛相伴。

    也有人说,这是道宗为了撒播自己的思想而胡乱编造的谣言,但这也抵不过市井间的口耳相传,众口铄金,久而久之,信以为真的人不在少数。但还有一种说法,说是那书的作者,证道失败了,他的理论是错的,这种说法最大的依仗,就是那中央天枢一卷,既然是天圆地也圆,那么何来中央一说?若无中央,何来东西?

    后者这种死板考究,甚至有点咬文嚼字的说法自然不会被喜欢传奇与故事的百姓所接受,他们要的可不什么理论,所以让话题回到那个骑牛人身上。

    事实上,道宗始祖确实是一个喜好游山玩水的神仙人物,他总结前人思想,融合毕生所学所悟,著成《道经》一书,尔后传于门下四位弟子,这四位弟子各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