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6 我自己一个人回家(第1/2页)  悠悠大槐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汾的儿子刘崆峒和孙子刘懿,俩人千里迢迢送老人回家,不料想到家才三四天,他就晕倒了几次,他俩看这个样子,觉得三个老人可能时日不多了!

    刘崆峒记得打从小时候起,父亲一直给他和大哥讲有关老家的故事,他俩因此对那个遥远又陌生的父亲的故乡,充满着好奇和失望:他们一直关注族人的历史和来源,却讨厌那个多灾多难,使好多亲人枉死的山沟沟。

    两个儿子对于渭州的态度,刘汾很理解:他俩出生在烟稀少的戈壁滩,又在军营里长大,这里人员结构单纯,生活平平淡淡,没有内地那样的天灾人祸,所以对崆峒山下自己的故乡,哥俩没有好的印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刘汾好久没有收到家书了,也没有听到弟弟和有关家乡的消息。他每天晚上坐在院子里,望着东方的夜空,怀里抱着当年离家时携带的大刀。大刀又长又重,刀锋已被他磨得锋利无比,刀脊附近有四个字“渭州刘氏”,刀把也被他的手茧磨的发光泛亮。他想着家乡的祖坟,念着久别的弟弟,朝思暮想着要回故乡,但长道漫漫,东归的路上不太平,何况他暂时也不能回,因为他还有好多未尽事宜,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首先,逃到国外的老回回,随时有可能杀回来;其次,虽然清家换成了民国,但作为军事要地,在上面没有下达撤退的命令之前,擅离职守是要军法处置的。

    后来,大儿子刘渭州继承父业当了兵,刘崆峒则作了农民,种了一大片土地,有空时还去做点小生意。刘汾看他们都忙,就想着把孙子拉扯大了就回家,直到后来他又想着把孙子安顿好了再回家,结果一直过了这么多年也没能回去。有一段时间,刘汾晚上睡觉,一闭眼就能梦见已经死去的亲人们,这种状况后来逐渐加重,直到他有一次在睡梦中哭出声来!家人们半晚上惊慌失措地,看着被梦魇住的他,二儿子叫醒父亲后问:“大,你梦到什么事了,这么伤心?”父亲说:“我梦到你太爷太,还有你说没钱花了,没新衣服穿,问我怎么这么久也不来看看他们!”大儿子说:“大,你这就是想老家了嘛!你出来这么多年,咱们一家人已在这里落地生根了,何况我那个二叔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人世,再说内地兵荒马乱天灾不断,你回去干嘛?”父亲说:“我现在一把年纪了,最近也感觉身体大不如以前,你们既然都成家立业了,我就想趁我还有一口气回老家看看!”

    面对老父亲的决绝态度,作了排长的大儿子恳求道:“大,队伍里很忙,我没有时间陪你回家,你就和我们呆在这里吧!”父亲说:“我知道你们都很忙,就不用送我了,我一个人回去就行!”二儿子反对说:“大,这怎么可以,等我不忙的时候,我护送你回一趟老家吧!”父亲说:“现在家里一大滩事等你处理,我的时日不多了,还是不靠你们了!”大儿子说:“大,那么个破地方,经常不是天灾就是人祸,还丢了一大家族人的性命!咱们家里现在土地众多,生活安定富足,你受了一辈子的苦,现在终于可以享清福了,却偏偏要回苦难之地!”

    刘汾语重心长地说:“好儿不嫌母丑,好狗不嫌家穷!渭州虽然苦难深重,但它是老祖宗从山西大槐树,逃难出来时的落脚地,我的父母,以及我和你二叔都出生在那里,并在那里长大。它给了我们一个家,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正因为如此,我在外面无论漂泊多少年,心里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外乡人,渭州才是我的家、我的根、我的魂!就像你们一样,你们出生在新疆,并在这里成家立业,假如有一天,你们背井离乡去外地讨生活,终了,也是会千方百计地想回到这里!远的咱们不说,你们就看那胡杨林,它长的再高大,树叶长的再茂盛,到了秋天,它终究还是会回到地面,这落叶归根总是不虚的!”

    家人们都被他说服了,最后商定下来日子,由老二刘崆峒父子俩护送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