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续(第2/5页)  刘家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辈出,藏龙卧虎。

    刘志超,走过这条街,不下百人,你拉我拽,热情似火。

    倒茶、点烟、送点心,这不,还没到,刘志龙的马良寺,两个太太,大包小拐,里面装得, 满满当当。都是街坊四邻,送给老太爷:茶叶、大糕、果子、麻饼、冰糖,累得两个太太,腰酸胳膊疼。

    刘志超,携两个太太,出了城门。便,来到刘家宅外围。这里,居住着,几百户外来户。

    有,从北方,逃荒过来的 ,黑河一带,鄂伦春族,管春雷家族;也有来自,蒙古族的雷公举一大家族;还要就是,来自甘肃天水一带的, 回族马驯良一大家族。加之陈、赵、刘、许四大本地姓氏,都在城门外围居住。

    管春雷,一家老小,兄弟四人,被父母携 家带眷,来到刘家宅定居。那是因为,一路南下的他们,发现刘家宅,人温和,善良。

    并以自己天生的训马、放牧、手工制皮、纺织之本领,深得刘家宅人欢迎。也为自身,在刘家宅生存,创造有利条件。

    雷公举,骑马狩猎,游牧民族。在马术、射箭、狩猎独一无二。来自刘家宅的,优良马种,都离不开,他的精心挑选,和技术性繁殖。

    当然也包括,刘招娣她们骑的六匹马,都离不开,雷公举的精心饲养。

    马驯良,也给刘家宅,带来了羊肉泡馍,以及回民,最爱吃的,牛肉拉面、土豆面粉。

    不过,回民的刀上功夫,也是了得。

    腰配一把刀,行走路万里。回民们,大多数,以配刀给自身壮胆。

    一辆马车闯天下,一把马刀身上挂。

    来到刘氏好人庄,给吃给住给成家。

    马驯良,对刘家宅,怀有感恩之心!

    刘志超一路走来,点头哈腰,见谁跟谁打招呼。

    上自八十三,下至手来掺。

    刘志超,遇老人,问候作捐;遇小孩,笑呵呵问一句:告诉老天爷,你是谁家的后生?

    哎呀,那个热乎劲,看得两个姨太太,欣喜若狂!

    无论,路上遇见谁,老太爷,就像,自己家亲人一般,太太们,怎么能不高兴?

    “老太爷,您,怎么看见谁,都像自己家人一样啊?”三太太,孙秀芳问道。

    “哎呀!都老人家了,还分什么,他家你家的啊?

    只要是人,你都当,他们是一家子。不但你感觉舒服,人家也有,亲近感不是!

    另眼看待,只能,心中有数。摆在脸上,你能高兴不?”刘志超望着,孙秀芳问她。

    “那倒也是,把自家人当外人,当然不高兴了!”四太太邱科韵,告诉老太爷说。

    “这不就得了!这人啦!不要做家三品。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啦!你不对人家,问寒问暖,人家,又凭什么听你幺幺?这个道理,简单点,就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刘志超,望望两个姨太太,摇摇头。

    说话间,便来到,刘家宅西南角,古色古香马良寺。

    马良寺,进出,只有一条路。因为,四周环水,只有,一座圆孔石板桥相连。

    从这里,往东南方向望去,一条路,直通,另外一座寺庙。

    那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尼姑庵。

    是,刘家宅,老尼姑,张淑云的住宿。

    为什么,老尼姑,不住尼姑庵,反而,住进刘家宅,练功房?

    传说啊!老尼姑张淑云,是大清末期,当地,张员外家,千金小姐。

    却,偏偏爱上,父母双亡,一人独居的,白面书生,赵国阳。

    员外,及其家人,百般阻扰。

    张淑云,便以死相逼!

    家门不幸,员外也不想,自己声名狼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