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留下买路钱(第2/3页)  刘家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看你们,横行乡里,眼一闭,只当路过。可,今儿个不一样。”马半仙,好像真的生气。

    “怎么着?不给面子是吧?我小极诰,历来以理服人,马大姑,我再最后,问你一遍:你,是走,还是,和他们一起,走,,”小极诰,不但,没有,退让的意思,还步步紧逼。

    马半仙,仔细酝量:我们六个人,七把枪。对方,二十几个人加枪。打起来,寡不敌众,肯定吃亏。而且,这火人,是有准备。胸有成竹。要不然,报上我,马半仙姓名,基本上,全部让道。今天,土匪是,铁下心来,死磕。还是,舍财免灾,为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于是,马半仙,来到刘招娣面前。两个人,交头接耳一番  。

    “大小姐,今儿个,对不住了,小土匪,愣头青,不认老娘名号。还是,破财免灾吧!尚若,到了贵府怪罪,马半仙一人,承担后果,怎么样,赶路要紧啊!”

    “好吧,我身上只有五十两,要不,你拿去说说好话!”刘招娣,立刻,从腰间取出布袋。可手,始终没有离开,腰间那25连发驳壳枪。

    马半仙提着银子“小极诰,看在,和你老大交情上,今儿个,老娘,给你这个面子。但,你得答应我,下不为例!”

    小极诰拿着银子,仔细掂量。“好!既然,马半仙有情有义,我也不是,忘恩博义之人。一言为定,兄弟们,给大姑有礼了,放行。”所有土匪,给马半仙一鞠躬。马车立刻被赶走,土匪们并立队欢送。

    刘招娣领着大家伙,策马狂奔。

    西北风,在耳旁呼呼作响,相似刀儿剐脸。

    路旁的小河,结成厚厚的冰冻,沿河,有人在冰上面玩耍。

    一路上,赶集的人群,三三两两。

    红纸,挂浪,门对,鞭炮,大糕,果子,水果糖,新衣服,新鞋子,大人小孩,有钱的人家,都得买。

    今天二十八,明天二十九,后天就是大年三十。

    一路上,年的气氛浓浓!从流均到清沟,十多里地,与清沟交界处,相隔一条大河。

    民国政府,在清沟设有粮仓。考虑清沟的,地理位置,为两区交界,三县接壤。便,在这条河上,修建一座,长50米的大木桥。

    过了桥,便是清沟。这里属于河东,盐城地区地盘:走过桥,来到河西,就是流均镇,淮阴地区地盘。所以,称之为两区交界。

    而三县侧是:阜宁县,淮安县,宝应县三县接壤!

    刘招娣来到清沟,这里,有刘家,开设的粮油铺。也有饭馆、旅店,小卖铺。最赚钱的,还是码头。

    一般情况下,刘家人,到了这里,就如同,自己家里一般。

    位于,清沟大桥,桥头两侧,是刘家建造,各宽50米的码头。

    涵盖,整个里下河地区的客运,水运,陆运枢纽。

    码头两侧,各有,交易场地,500平方米。紧挨着,街面门市,500米长,30米宽,古色古香,红木走廊,青砖青瓦,古铜色,大漆门窗。外加,大红灯笼,高高挂,石狮一对,唬天涯!

    路东,为饭店,一字型排开,南北延伸:小吃糕点熟食,油条大饼麻花,馓子,豆浆煮粥,咸肉菜饭,外加青菜包子,卤菜熏烧,海花蛤。聚,盐淮特色,集,天上飞地上跑,水中游海中泡,枚不胜举,应有尽有。

    路西,为旅店, 马棚,马厩,马车,马料,占,后房500平米。前面门市,棉布,真丝,绸缎,棉袄,棉裤,皮大衣,花布,花衫,花鞋帽。剃头,洗澡,大烟馆,还有,青楼舞女孙玉宝,外加茶馆,说书,老淮调。

    好一个刘家商号,吃喝玩乐,全大套,整个清沟街,除了码头,还有,集市赶热闹,买什么,都得刘家铺子买,卖什么,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