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再起 一(第1/3页)  斜阳断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殷英出了皇城以后,背着行李在挨着皇城南边的大有坊与蓄坊之间转转悠悠逛了两圈。因为他在霁城是没有民籍的,军籍也将注销后被官府送回他的家乡,丰华府釜城,所以现在殷英并不能在霁城久留。不过今日天色已经晚了,连夜赶路是不现实的,殷英寻思着他还是得找个地方暂时先住下来。

    继续往南经过国泰坊,殷英现在身处的地方,出了皇城南门,就已经可以被称作中城了。

    霁都总体被划分成为八个大板块,皇城居于中央靠北,占据了极大的地面,往南有一十四个坊市,要再往南便是与皇城一南一北相对,却较之略的霁都府城,在里面驻扎的均是各种朝廷机构与官署办公的地方。

    皇城与府城这两个城中之城与中间的十四坊便把霁城的中轴线占满,中轴线以西与以东的地方均被等分成了三部分,共六块区域,每块区域被横三纵一四条主街道分割成整整齐齐的八个坊市。这六块区域被称作“霁都六翼”,多是城里的商埠区与平民住宅区,是一般意义上的“霁都人”活动较多的地方,连同皇城与府城一起组成了整个对称严整的霁都。

    霁都人通常用城东、东北、东南、西、西北、西南这样的说法来称呼霁都六翼,而皇城与府城中间的十四坊,其实每一坊都比东西两边的坊市要且扁平一些,加在一起也不及霁都六翼中的任中一个大,不过因为其位于皇城、府城的正中间,也就是整个霁都的正中间,通常都被叫做中城。

    殷英在国泰坊新买了一顶斗笠、一个水袋、几支火折子、一瓶避暑药以及一双快靴,再把身上的一块五两的银锭取了出来,换成了碎银子揣在衣襟里。

    他买斗笠是为了防下雨,水袋也是出行的必须品,火折子和避暑药说不定能用得上,至于这个靴子嘛……本来殷英是想去铸铁铺子打一把长剑的,可是他辗转找了好几个铁匠,人家都不肯给他打造,说是这霁都里对兵器的控制非常严格,每打造一把兵器都需要以编号记录在案,客人如果没有许可证,他们是不能私自为他铸造兵器的。任你殷英出多少价钱,那些铁匠都不愿意接他的活儿。殷英还真是纳闷了,把钱都加到一把长剑的五倍了,居然都不行,这在都城讨生活的匠人就是阔气,看不上钱是怎么着?

    在他转到与国泰坊只一街之隔的需待坊,找到这附近的第五个铁匠时,他终于从对方拒绝自己的眼神里看出了原因。

    他走出皇城时,脚上还是那双御卫特供的靴子,铁匠与官家打交道也不少,自然都认得官服官靴的缝制手法,别看铁匠们平时就闷着脑袋抡锤子,还不苟言笑,其实都是擅长洞察的人,客人一进门,他们就先把客人细细观察一通。

    殷英脚下踩着官靴,却想要出高价钱买一把不需要许可证的剑,这怎么看也像是钓鱼执法啊。

    可惜待到殷英想通这个问题时,已经晚了,他也从需待坊一路逛回了国泰坊,先把买武器的事情放一放,买了一双合脚的快靴,找个街角把官靴换下来拿布包着,他可不希望再有谁把他当成微服私访的大人。

    后来因为实在是有些臭味还特意去香料铺子买了个香囊,搞得从他身旁经过的人都对这个香得离谱的大男人皱起了眉头。

    戌时已至,殷英才发现自己自皇城中出来后,一直在忙着置办东西,还没有吃饭,若是在平时,现在他都已经享受完了预备御厨亲手准备的晚餐了。

    殷英盘算着自己包里的钱,为了给家里留多一点,他只换了五两白银的散钱,而且决定了回家之前就只开销这么多,连同段沧海给的路费总共有纹银百余两,都要送回家去。他方才购置东西已经花去了一半,这些钱得支撑他走一路,所以得量入为出啊。

    殷英走到一家客栈门口,想着得吃点东西啊,就走了进去,店二肩膀上搭着一张白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