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三章 深思量,生惶恐(第2/4页)  天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备朱彬造反,才命世子“预袭为王”因为世子不承亲王爵,就不能名正言顺地“勤王”。

    大明藩多开国至今数十位,现下朝廷真要逢难,真正能信任的,也就是宪宗皇帝诸子,孝宗皇帝诸子,今上的亲叔叔们。

    这些亲王就藩不过二十多年,即便有子孙,也不过是初封郡王,地方势力不深,不像那些传承了几代的亲王府,背后势力繁杂。

    若是京城不安定,那朝廷最坏的打算就是着急诸王北上“勤王”。

    可是要是惊动楚、蜀、周、秦这样的大藩,那就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

    只有兴国这样的藩,朝廷能放心使唤,不必担心尾大不掉。

    世子呆呆地,过了半响才道“京城局势既已危急至此”

    袁宗皋到底上了年岁,尤自镇定道“殿下尚未行成童礼,王府中事当请王妃做主,此事亦然。”

    自古以来“勤王”的藩王有几个好的。若是呼应的兵力强些,会被朝廷忌惮要是领的兵少了,不过是填炮灰。

    江西王守仁立下平叛大功,得到的不是嘉奖,而是攻汗。若不是他人缘好,阁臣与内shi中都有人保,那不仅自己断送xg命,整个家族不定要都收到牵连。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谁耐烦举藩国之力,争什么“勤王之功”。

    世子只觉得心中憋闷,晓得袁宗皋的建议正适宜。

    既然京中“恩旨”将他成是仰仗母妃出面做主的“稚子”那他就当孩子好了。

    孩子可不会看眼sè,只晓得按旨行事。没有明发天下的旨意,

    不动就是即便有明发天下的旨意,他“年纪”难顾周全也是有的。

    此是干系王府存亡的大事,三人不敢有丝毫懈怠,立时出了启运殿,去凤翔殿见王妃。

    在禀城消息不明确前,王府这边,怕是还得请王妃出面。

    因这道莫名其妙的恩旨,王妃正心烦,听儿子带了袁宗皋与陆松同来,按捺下心中焦躁,吩咐请三人到正殿相见。

    袁宗皋古稀高龄,陆松又是王爷生前近卫,又跟着世子同来,王妃倒是没有设屏风,直接出来与众人相见。

    待听了众人猜测,王妃脸sè更是难看。

    兴王府与其他王府不同,王府上下只有世子这一个男丁,要是有个万一,兴藩就要除国。

    想到这里,王妃袖中的手微微发抖。

    早在就藩安陆,晓得之前就藩安陆的两位亲王都是无子国除时,王妃心里就有些忌讳。

    长子、长女先后天折后,她几近绝望。

    即便后来陆续又生下三个儿女,可王妃到底存了心病。

    如今听这莫名其妙的“恩旨”背后,可能就是京城危急,诸王“勤王”。

    王妃的心都揪起来,刀箭无情,要是儿子有个闪失,她也活不得,两个郡主也凄凄惨惨,再无依靠。

    想到这里,王妃咬牙道“王府名下只有府卫,璁儿又年幼,哪里能背负此重责且等京中旨意,由我出面应对。确切消息传回来前,

    王府还是闭门谢客为佳。”

    虽王府也同京城有消息往来,可是“朱彬可能造反”这样要紧事都没有传出来,可见线人不顶用。

    想到这里,王妃看着世子道“总不能坐以待毙,是不是派两个妥当人速速进京,打探打探京中消息”

    世子眯了眯眼,王妃的妥当人,是可以相信的人。王府上下几千人,可有几个“妥当”的

    内官都是宫里拨出来的,在王府服shi,也有监督之意品级高的属官,是吏部选派品级低的属官,都是地方士人,哪里敢随意托付大事

    他想了一圈,道“母妃,让王琪去吧王琪伯父在京,以“探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