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最憾情深转情薄(第1/3页)  天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着面前神色不安的儿子,王青洪的脸色有些不好看“族长真的这么不得吩咐不许私上西山,否则以不敬先祖为名进行惩戒”

    王三郎点头道“伯祖父就是这般。西山寺是王家老祖宗修行之地,当年老祖宗早留下遗命,王家子孙不经许可,不得私上西山,私闯西山寺,否则以忤逆论。还不拘是谁,什么缘故,族规在前,不可轻犯。七哥去年就是因这个缘故,才挨了板子,还罚跪祠堂。”

    王青洪是王家子孙,又是一房之长,当然听过这条族规。只是西山偏僻,寻常人没事也不会过去,特意留心这条族规的人也不多。

    他数日前是上过西山的,在他看来所谓“西山”不过是个稍高些的山包,“西山寺”更是名不副实。

    名为寺,更像是供是家族长辈隐居的外院。

    他之所以叫三郎去西山前去宗房打声招呼,不过是走个过场。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若是真要扣着族规事,那不经父母点头,便回西山的四郎,不就是正犯到族规上,当处以惩戒

    族长却不提四郎的不是,反而禁止三郎上山。他当晓得,三郎是代表自己出面,还抬出族规事,就有些不留情面。

    除了心生不快,王青洪还有些疑惑,明明记得族长待他亲近温煦,怎么没几日就翻脸不认人了他自然不会从自己身上找不是,就寻思是不是庶子携委屈回西山寺后,了什么难听的话,引得老族长对自己有了成见。

    想到这里,他对道痴越发着恼,觉得这个儿子乍一露面就闹得阖家不宁,在外头又搅风搅雨损了自家颜面,实在可恶。

    为了怕族人他轻慢庶子,他还打算服母亲,只将道痴挪到外院,并不分宅而居;现下受了宗房的气,他不禁有些迁怒,待庶子的心又冷了几分。

    不过不管他是不是真心孝顺,总不能为一个刚相处没几日的庶子,真的去伤老母亲的心。

    只是他虽有了决断,尽管对宗房有些不满,可也晓得族里其他人都可得罪,宗房却是万万不能得罪的。从堂兄为京堂,不管他以后起复为外官,还是升京官,都少不得这位从堂兄的照拂提挈。

    宗房那边,还是得走一遭,若是族长对自己有误解偏见,也当分明白。

    这般想着,王青洪唤来管家,吩咐他去宗房去帖子,若是族长那边便宜,他明早过去请安。

    管家应声去了,王三郎犹豫一下道“老爷,会不会是伯祖父晓得四郎不愿见我们,才不许我们上山”

    王青洪皱眉道“浑什么四郎一个黄口儿,哪里就指使得动一组之长族规是早就有的,族长按族规行事,哪里就是针对十二房赶紧做功课去,即便今日不去学堂,也不许偷懒,不可再为这些闲事分心。”

    王三郎心中对父亲的话不敢苟同,可也没有同自己老子辩嘴的习惯,老实地应后就回桐院去了,至于能不能看进去功课,却是两。

    剩下王青洪一人在书房,则有些恹恹,不知为何想起当年往事。

    当年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他,因父丧丁忧,带了妻儿回乡守制。雪上加霜的是,两个嫡子却因染疾,回乡后先后病故。有孕的妻子,又因路途辛苦,提前发动,产女伤身。大夫的清楚,以后不好受孕。

    他年将而立,膝下只剩下一女。对于子嗣之事,他心中也有过唏嘘,只是想着自己还年轻,妻子又经了丧子之痛,总要缓一缓,过几年再做计较。母亲却是以死相逼,安排他在起复离乡前纳了舅家的表妹为妾。他晓得母亲的急迫,不单单是因他年纪大了,还担心自己离乡后,受制与妻,纳不了妾。

    他实没法子,明知会伤妻子的心,可依旧顺了母亲的意,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因对妻子愧疚,他在纳妾后,依旧以妻子为主,十日里要在妻子房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